资料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章。作者路甬祥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二、说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简洁的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3、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4、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根据学生搜集和感受21世纪现代生活的重大变化,其原因是在20世纪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导入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方法群学:默读第2段和第4段,边读边思考,用 “ ”画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从句子或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使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找出相关句子,简单说说你的体会。课件出示:(1)生自读学习,画出相关语句,再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问题。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并表达自己的体会。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读。课件出示: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师:“发现”是什么意思?“发明”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师总结。课件出示:“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中列举的事物,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生读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几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句子。(1)师引导学生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进行总结。预设:举例子(第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请同学们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一说20世纪人类还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预设:20世纪人类发现了无线电,发明了雷达。对学: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 20世纪的到来,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古人幻想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可以用哪两句诗来形容这些变化?引导学生把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结合起来阅读,进行对照。预设:千里眼——电视机、天文望远镜等;顺风耳——电话、手机、广播等;腾云驾雾——飞机、飞船、火箭等。这些变化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来形容。师:这两段运用了作比较和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感受这两种生活的不同。(女生读第三段,男生读第四段)(三)拓展延伸,感受科技的魅力 出示并播放2012年我国蛟龙号潜入深海7062米的资料和视频,让我们们感受科学技术使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强。(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同学们,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篇二:老师们:大家好!有幸在此将我执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执教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很容易成为科学展示课,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设计执教本课时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展开,以理解、品味、运用语言贯穿课堂,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首先,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环节,以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入手,请学生谈谈自己或父辈“利用什么交通工具上学”,在今昔的比较中得出交通工具的便捷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此时我在黑板上出示板书:科技改变生活,这就是贯穿堂课的主线。随后,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找出本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随之理解“呼风唤雨”“世纪”等词,激发学生自豪之情,再通过读题、读句表达情感。随之我在黑板上写下100年。接下来,引导学生读文发现在20世纪之前,也就是科技不发达时人类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随之我在100年的旁边再写下1000000年,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在这里,我还设计了删减原句的对比阅读练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依赖自然”及排比修辞能准确突出当时人类生活贫穷、落后。由此学生自然发现20世纪之前的人类寄希望于神仙以及在科技发达的20世纪美好的愿望纷纷变成的现实这些内容。此时,再让学生比较100年与1000000年的大小了,他们自然能从科技的发展上得出答案。无论是探讨科技不发达时人们的生活还是研究科技飞速发展时人们的生活,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始终围绕着这堂课的主线及板书。接下来返回第二段学习,通过师生问答: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肯定学生善于读书,并进行改变句式的对比阅读练习: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采用男女生分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当然”及设问修辞能突出自豪之情。我还充分利用文本,由小云彩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发现”“发明”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先能从课文所列举的20世纪科技成就中找出那些属于发现,哪些属于发明,再能完成为“选一选 填一填”的练习:发明 发现鲁班上山采药被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手,他( )叶子两边长着很多锋利的小齿,于是( )了锯。瓦特小时侯烧水,他( )水蒸气把壶盖儿顶得一上一下,于是长大后( )了蒸汽机。至此,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中的诗句以及第五自然段中罗素的名言,才会有真正的理解,板书的意义才更加明确。课堂的尾声我安排学生将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写下来,既能读写结合,又能给予学生锻炼表达的机会。 总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我对整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板书这条主线进行,语言的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朗读、理解等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用语的准确。 课程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不吝赐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