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上,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由于学前教育的普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其实是不存在难度的。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就很清晰的设定为:根据数的组成,理解算理。回顾我的本节课,课始,我组织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了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之后直接进入例题教学,列出一图四式,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之后组织练习。但一节课下来,我深刻察觉到:学生计算一点问题都没有,这部分计算大多数孩子是能熟练的。但学生始终无法以组成来说算理,每次都是我来引导学生说,对于算理学生问题较大。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不禁反思我本节课的教学,我总觉得本节课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了跟没学无差异?问题出现在哪了?于是我上网寻找一些资料,希望能帮我找到我本节课的问题所在。这样一句话让我突然感悟我的问题:《课标》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对了,本节课我只是一味的让学生看算式说算理,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何其的抽象!教学中,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关于抽象的数和算理的概念,可以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和算理。其实这还只是第一阶段,在组织相关巩固联系后,还应在课堂上做到让学生总结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规律,这样在动手操作后认真总结出算法,有利于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篇二: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再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带有“残缺美”的灵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准备的再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总有很多的优缺点。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这样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说起来是比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师在引导上更为吃力。所以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计算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发挥学生善于表现得心理特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在本节课中会发现10加几或者是几加10就等于十几,十几减十就等于几,十几减几就等于十,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有思维的冲击。    但在给加、减法家庭起名字时,我觉得自己为了赶时间,直裸裸的告诉它们名字,然后让学生齐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没调动学生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要更加形象、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则应该更加精炼。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