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实际问题与方程》课后反思篇一: 通过学习解决问题(例5),我有以下几个想法:   1.通过多种形式来理解题意。 例如:在读题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让学生来理解题意。(1)初读——找出信息问题。(2)观察——统一单位名称。(3)讨论——抽象关键词语。(4)演示——深入理解题意。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设计,明确了这道题是知道路程和两人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统一了单位名称,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抽象出了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关键词语,两人、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便于学生抓住要点。结合学生的演示,对于题意能更深入的理解,为学生找准等量关系式和列方程做好铺垫。    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例如:在学习中,我安排了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列一列、解一解、验一验、答一答等形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对知识认识的更深刻,而且还为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好准备。    3.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性、开放性。本节课的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设计为闯关练习,每闯一关分别获得铜牌、银牌、金牌。(1)是巩固练习,让学生挑选喜欢的水果,看线段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式,促进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2)是联系实际的题,这道题和学生的校服有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是提高题,变化多样,综合性强,只列方程,不计算,但是不管怎么变,只要抓住等量关系式,万变不离其宗。最后是知识延伸,学生回家后完成,这样知识就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篇二:实际问题与方程紧跟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后面,是在学生会简单的运用解方程,而去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进而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例1,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学生却仍旧是一个不容易接受的难点,他们能够清楚的知道用4.21-0.06=4.15(m),但是却没办法把这样的式子用方程抽象概括出来。例1的教学,我是按照“求谁设谁”的思路来讲的。第一步,看一看求的是谁?学生很明显的就能够知道求的是原跳远记录,而求得是它,我们就把它设成x,而这个时候,我便教授了未知量,即我们不知道的量就是未知量,所以求谁,谁就是未知量。第二步,找关系。找的关系就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比原纪录多,在数学上就用到了四则运算的加,也就能够得到数学关系上的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最后列式,则把具体的数字带进去,原纪录是x,超出部分0.06,小明成绩4.21,列的式子也就变成了x+0.06=4.21.将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解法来分步的教给学生,学生学起来明显的变得轻松,但是找未知量对学生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做一做中的“我们拿桶接了半小时,共接了1.8kg的水,求每分钟浪费多少水?”明明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找不到未知量应该是什么,只有极少的同学能够知道要把每分钟浪费的水设成未知数x。这就让我意识到了,在方程里,有很多变化的问题,学生不能够把握,因此在设计下一节课的时候,我在一开始就让未知量在条件中变没了,组织学生根据之前积累的知识去寻找关系,具体设置的题目有这样差不多的几个:1、长方形的长是6m,面积是24平方米,宽是多少?2、小明走了半个小时,走了120m,小明每分钟走多少m?3、小红买了5只钢笔,花了24元,每支钢笔多少元?像这样的,未知量在问题中的,让学生直接去问题里面看,这个时候,考验学生的就变成了学生的积累情况了。1、考验的是面积的计算公式2、考验的是速度=路程÷时间3、考验的是单价=总价÷数量而对于题目中的“比去年高”、“超过原纪录”、“二倍”、“二倍少”……学生根据题意用加减乘除列式,学生掌握的情况则比较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让学生找准未知数,读懂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日常规律的积累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做方程联系实际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要加强学生日常规律的积累,而找到关系去解方程更是要不断的去加强练习。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