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地球“变脸”之谜》教学反思“老师,我希望您带我们多做实验。”“老师,我希望能有户外活动。”“老师,希望多做模型,小组合作。”......孩子们希望的很多,但是我知道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亲眼所见”,毕竟亲身参与更为“真实”,“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加到位。五年级上册主探究目标是“模型与解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对模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能很好的运用模型解释一些东西。《地球“变脸”之谜》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其中有一个易操作、效果明显的“火山喷发模型”,于是,依照惯例,我还是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学开始,我便强调了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首先是小组合作,声音组内成员听见(这个是必须强调的,难免合作会有争议,就会出现由个别学生喊叫的情况,非常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第二,在制作的时候,注意面粉和小苏打的用量情况(火山喷发的情况,是激烈?还是温和?重点就在小苏打和白醋的用量上。);第三,注意实验时卫生的保持(由于所用托盘是鞋盒的盖子,有的同学带的鞋盒盖子比较厚实,但是有的只有三面,喷出来的“岩浆”容易流带桌面上,必须提醒学生在倒白醋之前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实验时卫生的整洁。);最后是火山口的处理,不宜太大(火山口太大,喷发效果不好,实际的火山大多数都是锥形,尊重事实。)本节课学生参与度为百分百,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进去,甚至还有学生在课下先做了一次,课堂操作时自然信心满满,实验效果良好。当然也出现了喷不出来的情况,学生会组内积极寻找火山不能正常喷出的原因,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只要有期许,看到了实验“效果”,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活动设计上下足功夫。“课本内”所提到的活动,要根据实际学情和实际条件,能满足条件的实验一定要积极开展。不能满足条件的实验要积极寻找“替代实验”。尽量把实验搬到课堂上来,与学生共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超乎我们的想象,课堂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本内没有提到明显的活动时,要积极设置生活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其中,“心中有任务”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干巴巴的讲解缺乏了“感染力”,容易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求知需求,想办法开展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教学经历与经验不可怕,可以利用好网络资源,看看名师实录,看看他们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活动是怎样设计的?”适合自己课堂就可以加以学习与运用,先“模仿”,“积累”后,才会有能力自己“创新”,设计好的活动。我一直说,科学是一门接地气、又十分高大上的学科。只要“活动”设计的好,学生的“注意力”跑不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