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哺乳动物》听课反思 周一我应县上教研室邀请参加了各校组织的高校课堂展示评比活动,在县一中我们听了两堂有关《哺乳动物》的课,虽然是同一课型这两位老师上课的风格却各异,展示了不同老师在教法学法引导上的不同而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效果,有人说读《红楼梦》一百个人眼里会有一百个不同的贾宝玉,诚然教学也一样。吴关冬老师采用诙谐、幽默、激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逐步在他的鼓励下尽量促使学生主动学,在生生互学中让学生把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弄清体表特征及意义,生殖发育方式及优越性、牙齿分化及意义。最独特的是老师采用分组评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抓住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主线带动学生思考交流。整个课堂学生踊跃表现,课堂气氛好,但老师引导的力度不够,学生对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例如:牙齿的分化特点对摄食和消化的意义是什么?胎生的生殖方式对哺乳动物有什么优越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特点?所以知识层面没扩展开,感觉不够完整。 吴莉老师同样也以哺乳动物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目的展开教学,但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她采用学案引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始就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复习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鱼类的主要特征,让学生认识到应抓住共同的独特处和关键点来描述动物的特征,然后播放不同的哺乳动物生活的视屏(主要有关生殖发育过程),让学生思考:你能找出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带着这样的问题逐渐让学生去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同时老师也注重细节,例如:分析鸭嘴兽是不是哺乳动物?抓住特性让学生领悟到对动物分类时抓住主要特征时也有特殊性。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分析我们与哺乳动物的关系并引伸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们的关系?课堂设计紧凑、重难点突破方法好,课件设计也好,但借班上课学生的配合明显不好,有时把老师处于孤立的位置,所以这节课总体感觉效果不如第一节课。 可见,同一节课教师不同、学生不同、上课的方式不同课堂效果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一节课的准备就需要更充分,从众多的教法和学法中选择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授课机制才是这节课最为有效的手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