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孤独之旅》是熟课,内容熟,上法熟。但在课前,还是用了整整一节课时间来准备它,看教学用书,看相关资料,看课文中的旁批和阅读提示,最终,所有的想法融为一炉,化繁为简,归纳为三大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画出表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语句,探究孤独之旅的含义。3.从鸭群、芦荡、暴风雨三个方面探究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环节一,指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概括故事情节,以阅读提示中的第一段为样本来提炼。通过环节二,梳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学习作者通过多层次、不断变化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成长的方法,洞悉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主要是内心的成长。讲讲让自己获得成长的难忘的事。(体现成长小说的特征)通过环节三,探究小说中外在环境:鸭群、芦荡、暴风雨对人物成长的意义。品读文章诗性的语言,锤练语感。(体现诗性小说的特征)本课教学时间一节课。在学生已提前预习过字词的基础上,上课根据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自学,默读,思考,圈点勾画,时间20分钟。之后,全班交流三个问题,用时25分钟。最终完成情况:环节一完成得最扎实,有层层递进的方法指导,有看得见的成果。环节二完成了80%。梳理了心理变化,探究了题目的含义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交流自己的成长故事。环节三完成了40%。同样是由于时间问题,三位学生分别来说作用,但都言不及意,其中一半我讲了出来。同时,没有回到文本中去,回到语言中,反复品读。感受文章诗化的语言,这一设想纯粹落空。纵观这一节课,目标达成度太低。第三个环节,为了完成任务,我匆匆点了出来,对于学生品味语言没有任何帮助,学生的感悟能力得不到任何提升。可是,我想一节课上完。又可是,没有时间了。尤其是,精讲了前两课之后,我很想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来一场货真价实的自学。满满的期望,精心的准备,结果却灰头土脸,怅恨不已。那种虎头蛇尾、潦草收场的感觉真的很沮丧,很不爽。是时间打败了我。谁规定的,自读课就只能用一节课,一节半课不行吗?两节课不行吗?时间多少,应该看本节课想让学生掌握多少东西,而不是习惯,不是陈规旧例。看来,枷锁是自设的,怨不得别人。从明天起,做一个自由的人,完全自主地安排课堂,从内容出发安排课堂。少一些为教而教,多一些为学而学。从明天起,走进课堂,能否春暖花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