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让学生完成第17页活动2和活动3。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的分布】
1.读课本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指导学生开展课本第20页活动3。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
【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