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百合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一篇小说,写于1958年。早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教材里就有,今年,又在高一语文课本上重逢。这篇小说被编入部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的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可能是因为教材太“新”的缘故,我们至今还未看到教学参考书。“青春”主题下的小说应该怎么教?高一的第一篇小说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收获呢?反反复复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我这样设计了《百合花》两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1.认识作者茹志鹃。其实文学常识这部分内容的处理还是要看课文的需要,有时候学生的初读体验很重要,教师不可为教而教,更不能在学生不需要时将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灌"给学生。但有些时候,却必得将这些知识前置,比如讲到雪莱的《致云雀》时,我就用了“疯子”“开除” “政治活动” 三个词语介绍了雪菜的生平,同时介绍了他的代表作《西风颂》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旨在让学生“先入为主”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再去理解课文。 这次先介绍茹志鹃也是如此,不但介绍了茹志鹃,还捎带着介绍了王安忆,《长恨歌》, 茅盾文学奖。2.自读课文。之前部分学生已经阅读了小说。但我还是在课堂上留了10钟供学生认真阅读。3.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没有进行这个环节,有点“高估” 学生。所以在第二个班授课时加了这环节,目的还是熟悉小说情节。在处理小说情节这个点时,我不太喜欢概括故事内容或者分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办法。一 是感觉那样做毫无意义,二是有时老师自以为按照文体的规律授课,其实学生毫无兴趣。4.在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我设计的主问题是,如果让你给这篇课文设计一幅插图,你准备怎样设计?用一段文字描述这幅画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还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对于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而言,能快速地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慢慢养成和提升。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触动其心灵的人物和事件,并将其集中在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场景中,还要形成流畅的文字加以表述,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容易。同时,这又是一个发散式的问题,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确实各抒已见,不尽相同。有的描述的是借被子的场景,有的描述的是小通讯员牺牲的场面,多数人选择的是小战士躺在棺材里,身上盖着百合花的被子,年轻媳妇正在为他缝补衣服。“我”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小战士送我的两个馒头,脑海中出现的是他背毛竹或者往前走的身影……基本上做到了一幅图整合了全篇内容。做到这里,整篇小说所诠释的内容已经很明了,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5.比较《百合花》和其他战争题材的小说的区别。因为考虑到学生对其他战争题材的小说也并不熟悉,所以在此之前提到了几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如《集结号》《地道战》等等,并介绍了解放初期战争题材小说的两个特点,一是展现宏打激烈的战争场面;一是善于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然后让学生和《百合花》进行对比,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女性情怀出发,善于写普通人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因此,它才和《荷花淀》并称为现代诗化小说的双璧。第二课时:1.回顾复习。《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象征了普通人淳朴善良的人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年代的闪亮的青春,小通讯员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人民,年轻媳妇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了军队,这就是深厚的“鱼水情”,他们的爱就是“大爱”,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源泉。因此,茹志鹃的这种写法就叫做“以小见大”。这是对上节课的总结,也是一种提升,同时由文章的内容主旨过渡到写作手法的研讨上。2.出示本节课的主问题:结合内容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小通讯员这一形象的(举例说明小说在塑造小通讯员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设计这个问题一是基于小说的文体特点,人物形象的探究是学习小说的重要内容。二是基于学情的把握。初中阶段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字、句出发,从人物描写的各种传神的手法出发,从而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就是说,初中的认识比较零散,简单,缺乏系统性的思维。三是基于高考的要求。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考的小说,其中对人物形象的探究是一个重要问题,分值六分。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参考了2019年全国一卷、二卷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这个主问题。果然,学生们看了,一片沉默,一半学生表示“蒙了”,不知如何下手回答。于是我给学生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几个台阶:(1)先考虑这个问题答什么:人物、手法、形象特点。确定难点在手法上。(2)再阅读2019年全国一卷、二卷关于“中国的脊梁”形象分析和老舞蹈师形象分析的问题及参考答案。在品读答案时让学生们自己总结答题的角度有哪些。由此,学生们总结出了四个答题的角度,即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的角度,细节描写的角度和环境描写烘托的角度。(3)让学生自己任选一个角度回答问题。(4)在交流的基础上给问题一个完整的、书面的答案。几点反思:1.初入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是以感性为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的引导旨在引领他们站得高一点,看问题能够更深入一点、全面一点。但是这个步子又不能迈得过大,要顺序渐进,把大问题分解开来,让学生一步步完成。否则,学生会因为畏难情绪而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2.高效课堂的“有趣”和“有效”同样要兼顾,而且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实效。最重要的,是努力让学生在有兴趣、喜欢的前提下,能够感觉到每节课的收获。语言的运用、思维的提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点拨、提升、思考、运用,细水长流,方得始终。3.有时,我也在斟酌,我的第二节课是不是有点急功近利了呢?如果不这样,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式呢?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