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专题是“故事长廊”,安排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扁鹊治病》是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以蔡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小病延误成大病,最后无药可医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课文所在的单元是故事长廊单元,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道理,还要练习复述。”再看看本课文体属于寓言,而且还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寓言。究其文体特点和单元目标,我们把教学目标聚焦到练习复述,体会寓意这两个方面。1、 练习复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应该如何提取信息,更精准地组织语言进行简要复述还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利用学习单,从课文中提取出关键词,搭建起复述的支架。课堂上学生确实能通过学习单理清文章脉络。紧抓关键词复述,说得清楚完整,又能内化了课文的语言。我也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说自评,尽量把舞台让给学生。但是老师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孩子们评价后,还可以进行点拨提升。2、理解寓意寓言的特点是讲故事、明道理。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寓言。寓言的语言都是浅显、易懂的。同样都是浅显的寓言,低中段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发现四年级的寓言不能等同于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中还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人物有了语言、动作等有细致描写。因此在突破寓意这个难点的时候,就以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为突破口。从体会人物形象到理解寓意,便能水到渠成了。但是自身对这个环节目的性不明确,以至于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没有能体现朗读的层次性,第一遍读得比较沉闷。老师如果能加以引导,创设一定的情境,肯定会读得更加有滋有味。二是,想象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时比较生硬。我没有能营造起氛围,让孩子们把自己当做蔡桓公或者扁鹊,导致没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后面对寓意的理解时,就比较片面。上完课,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值得完善之处。课堂缺乏开放性,对学生束缚太多。自己的应变能力较差,一遇到课堂生成的问题,便失去方向。自身的教学语言孩子需要锤炼。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