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人口的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口的数量变化》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备课时有两个困扰:第一,我是按原来那样给同学们面面俱到的按照课本讲还是“先学后教”课堂小组探究以学生为主?哪个课堂效率更高,学生更易接受呢?第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虽在课后活动中实现,但在全文中都有所穿插。 总感觉这节课内容多,案例多,知识相互穿插,如果按照课本顺序讲,势必乱套,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于是我大胆取舍了书中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 1.人口的自然增长 先让同学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数这几个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学生探究P3活动题得出结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2.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 合作探究:同学们阅读课本图1.2,思考课本“读图思考”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同学间相互讨论。最后填表归纳。结合课本的读图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及判断依据。培养学生读地理坐标图的能力,如何从中获取信息:(1)认清坐标表示的变量;(2)图形的变化特征:曲线坡度大小陡缓程度的含义;(3)思考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3.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 学生读P3“图1.4 1950—201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思考下列问题(1)201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2)201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的排序是?(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通过两个活动贯穿全文,内容紧凑,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己看书分析得出结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人文地理的学习特点是散、碎、杂,学生多一些讨论多一些探究对老师对学生都有好处,以后我要努力尝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