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秋天》。对于教材,我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正值秋季,孩子们生活在农村,对于庄稼成熟,落叶纷飞,并不陌生。有的孩子甚至参与过秋收,对于秋天的认知较多,体验较多。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十分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作者从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大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和“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很好的做到了以图释文。“捧着松果的小松鼠”和“成熟的庄稼”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许多美好的遐想。课后练习题从朗读背诵,认识自然段进行了设计,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对于目标设计,我是这样思考的: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音等。读流利就是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不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本篇课文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课文的第一课,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我将本课的学习设计了两课时,今天我所说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和三个偏旁,认识自然段;2、能正确的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尝试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激发 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一”的不同音及认识偏旁。对于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我的想法是: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提高朗读能力。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非常重要,本课的三个偏旁是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的,可以再现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识字教学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熟字加一加,做动作,图字结合,对比识字,熟字组新词,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步骤1、 激趣揭题,范读感知,读准字音;2、对比说话,积累应用;3、 反复读文,读熟读通;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一组秋景图,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 板书课题“秋天”,并齐读课题,圈出课题中的“秋”,识记“秋”,在这里我采取的是熟字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一边出示字卡“禾”和“火”,一边描述“禾加火就变成了秋”,并让学生试着组词。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由于孩子们刚刚接触课文,所以我首先安排了学数自然段。我是这样导入的: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新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展了示秋天的美景,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投入的范读让学生仿佛也沉浸其中,从而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想读的欲望。根据课标一年级阅读要求,在学生自读前,我提出以下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学生读完一遍后,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第二遍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先出示重点的词语,如:一片片、一群、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凉了、黄了、叶子。因为这里出现了“一”字的变调和儿化音及轻声,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读不准音,或者“一会儿”读成一会儿等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齐读,指名读,男女轮流读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范读,纠正错误之后第二遍朗读。对于对比说话,积累应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与同伴互读。学生通过学习伙伴间的练读,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这时再问学生“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然水到渠成,理解文章内容迎刃而解。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老师随机板书,并认读生字“气”。之后,引导学生对比说话。夏天来了,天气怎么样,人们喜欢做什么?冬天来了等等。利用课件对比夏天和秋天树的不同,让学生说说树的变化,从而随机出示生字“片”“树”“叶”,再现以前学过的“木、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引导学生想想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我采用了三种方法。1.教师范读句子,出示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从而体会词语“一片片”。2.利用课件出示两个句子“(1)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2)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指名学生朗读句子,进行对比朗读,抓重点词,放入语境中体会落叶多。(3)师生配合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一片片。并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树叶飘落时的情景。接下来,我说到:秋天这么美丽,谁还能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秋天除了天气、树叶有了变化,还有什么呢?出示课件展现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情境图,通过动画将学生带入情境,老师情不自禁的范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我尝试把“那么”换成“非常、很”,进行对比朗读,帮助学生理解“那么”表示程度深,再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体会。借助图片让学生看到大雁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表示变化快。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大雁的科学知识,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此,我还设计了让孩子分组读、单独读、做动作读等,通过朗读加深体会。读完后,我做了小结:秋天这么美,作者也不禁发出了感叹“啊!秋天来了!” 指导读好感叹句。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接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通过前面的练读,文本的学习对于情境创设朗读,我认为孩子们应该可以解读下来。在板书设计上我抓住了文本中描写秋天的主要景物:天气、树叶、天空、大雁及与之相对应的事物的特点:凉、黄、蓝高、南飞。这样设计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又起到引领作用,指导学生背诵。对于作业设计,我是这样想的: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文本已经有了新的理解,对于文章的正确朗读已经基本能够掌握,因此我设计的作业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正确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2.用自己的小巧手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