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上课,以思考的姿态!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在语文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并非“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比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如果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最终的结果是:小A也正确,小B也不错,小C很好,小D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我也不例外。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不能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课堂若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如: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实际上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教”果不佳。上个月,细心的彭老师就组织孩子们对小组合作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并在班级自治班会上展示了出来,彭老师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问题且引导孩子们深入的分析,对此我十分佩服。作为九班语文老师,我更是切身体会到了这次班会召开前后孩子们课堂合作讨论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当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中“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当然,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现在依旧记得上次开语文组大会时,杨鹏组长说道,“我们要大胆的删去不必要的讨论,不要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并且讨论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提问后立刻让学生去讨论”。的确如此,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啊!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就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创新是主语。我们要“三思而后行”,精心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组织好学生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指导老师评语:文博老师勤勤恳恳,在平时工作中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并刻苦砖研教学大纲和考纲,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等书籍。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授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幽默的语言和神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巧妙设疑和点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她点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