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就本节课的设计做以下说明:   1.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产生认知冲突。 通过将两组不同的数据分别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切入,使学生体会到这样比较起来不方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合并统计图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所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其适用的情境,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发探究。 将教材中完整的统计图呈现出来,组织学生观察并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逐步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够结合实例灵活运用,同时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的距离情况,引导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2.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双手投球的距离情况,引导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3.导入新课,交待学习任务。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一组数据,如果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怎样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画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展示。 2.画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展示。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单式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20分钟) 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制作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组织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找出其特点和作用。 2.组织学生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探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包括的内容。 (2)引导学生探究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 (3)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察教材82页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况投球距离远一些?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1.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找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同一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直条分别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这样更方便、形象、直观;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多组数据,也可以进行数据间的对比。 2.(1)结合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说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包括的内容: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 (2)小组讨论、交流,明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数据。 (3)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3.先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再明确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的距离远一些,最后提出问题,小组内交流解答。 2.下面是某地2009~2012年废水排放量的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李家和小张家2012年各季度电费情况统计图 (1)小李家第(  )季度电费最多,是(  )元。 (2)小张家第(  )季度电费最少,是(  )元。 (3)小张家全年电费是(  )元,小李家全年电费是(  )元。小张家全年电费比小李家少(  )元。 (4)两家全年的电费一共是(  )元。 三、巩固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下面是某小学高年级同学2011年和2012年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解决问题。 (1)2011年和2012年参加生物小组的一共有(  )人。2011年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2)2012年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一共有(  )人。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尝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说一说制作过程。 2.根据绘制出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4.下面是第13~16届亚运会中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数量情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绘制一幅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对于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