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文《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在以“爱”为主题的这一单元中和《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等文章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充满爱和温情的第二单元。但是和其他文章不同的是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于弱者爱和关怀,表现那些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劳动人民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保持朴实和善良美好品质。下面我将从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位语文老师和所教学生的特点的角度去解读这篇文章。一、 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解读首先,在文章的主旨方面,《老王》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杨绛在老年时期的一篇作品。作品通过回忆自己和一个地位卑微生活贫苦的三轮车夫老王的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作者对一位生命中出现过的可怜人的同情和关怀。但是作者并不仅仅让文章的主旨止于此,杨绛在人生的暮年,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如果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应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结合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者杨绛对于老王是有愧疚的。这些愧疚来自于很多方面,其一是作者对于老王的关心不够。其二是作者和老王的情感的天平是倾斜的,老王吧作者当成亲人,临死前还要再见一面。但是对于有家庭有事业的作者来说,老王只是一个需要同情和帮助的朋友。作者写下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这样的亏做的感情。在文本的结构上,本篇文章是以作者和老王的交往和相处为线索展开叙事的。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情节,让我们一步步地走向老王,一步步地去了解这位生如蝼蚁却美如夏花的底层劳动人民。在文章的语言上,杨绛的语言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变得愈加朴实淳厚。但是在朴实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情和真诚。这样的特点也很好的体现在了《老王》这篇文章中。二、 从老师的角度结合学生特点去解读文章在人教版的课文中,《老王》是出现在初中二年级的课本里,但是在苏教版的课文中却将其安排在了高中,可见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是需要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挖掘。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是正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再教育学上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候的学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和思考,处于独立与依赖、少年和儿童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和生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处于懂爱又不懂爱的阶段,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上有时候会出现困惑。所以,在处理这篇文章时我将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学会平等尊重他人作为本次课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可以学会爱、懂得爱,充分的发挥语文的陶冶人感化人的人文价值。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作为中国散文的大师杨绛的散文,有言浅而意深的特点。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能够读懂文章的主旨,理解字句的字面义和引申义,并且能够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设计了如下的目标: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者平淡但是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如蝼蚁,美如夏花。这是对老王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刻画,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的老王的苦与善,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同时老师更应该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了解杨绛愧怍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这一次语文课的落脚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