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我老家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喝井水。也有在生产队的饲养室门前和菜园子边上的那些老井,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那时的天不像现在这样旱,倒是有“十年九涝”说,因此家乡的井深多数在约四、五米左右,井口往往是一块凿有圆洞的青石板或用青砖砌成,一用就是多年,井壁上大都生长着毛茸茸、绿茵茵的青苔。    井口上最早架的是用于取水的辘轳,它是由支架、辘轳芯子、辘轳头、辘轳把、辘轳绳、水斗子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人力手摇辘轳把,辘轳头卷绕辘轳绳,把水斗子放进水井,灌满水后再摇提上来。辘轳上带有钢丝绳。钢丝绳的末端带有一个U形铁钩挂水桶用。铁钩上还有一个椭圆形铁环,取水时把铁环套在铁钩上,以防止水桶脱落。我还在其他村见过钢丝绳的末端是“神仙锁”的。所谓“神仙锁”是一根由大小不一的铁环构成的铁链子,用时把铁环套来套去固定水桶。这种锁安全系数高,但用起来也复杂,不会用的,套来套去套了半天,程序不对,一放手就全松开了,结果只有掉进井里的份儿。     井是何年挖成的不得而知,反正从我记事起就有了。由于长时间的磨擦,井绳把井口青石上磨出道道深深的沟痕,仿佛记录着老井悠久的历史,向人们诉说着遥远的过去。     清澈的泉水汩汩而出,源源不断,除了受洪涝和大旱的影响,水位有高有低外,水井从来就没有干涸过,像甘甜的乳汁养育了家乡一代又一代人。由于井水来自地下岩层深处,因此常年保持恒温。再炎热的夏天,井水仍然凉丝丝的,身临泉边,清凉袭人;再寒冷的冬季,井水依旧温乎乎的,特别是清晨,井口雾气氤氲,给人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井水也有“甜水”和“懒水”之分。所谓“懒水”可能是含盐量高,有点类似海水的涩涩的味道。还记得我姑姑村有两眼井,近在咫尺,可一眼井的水是甜的,另一眼井的水却是懒水,令人称奇。我们村的井都是甜水井,那井水清醇甘洌,清澈透明,饮一口,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不知比现在的这矿泉水、那纯净水要强上多少倍,赛过琼浆玉液。有些人常年饮生水,也不曾闹过肚子。     那时家家都备有一个大水缸,挑水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项目,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在上世纪80年代前,都是集体劳动,以生产队为单位统一安排劳动时间,人们只有利用出工前后的间隙挑水。由于挑水的时间相对集中,井台上常常排队挨号。     水的工具是一根两端带铁钩的扁担(在我们老家叫“担杖”)和两只水桶(我们老家叫罐)。挑水不但需要力气,还要有技巧,要掌握平衡。现在,已记不清我是从多大开始挑水的了,只记得小时候挑水时,力气不够,往往只盛半桶水;个头矮,为了使水桶不触地,还要把担杖钩子在扁担头上绕几圈。就这样,挑起来也还是步履蹒跚,歪歪扭扭。有一次,由于冬天路上有冰雪,不小心摔了个人仰桶翻,狼狈至极。小时候非常羡慕大人们挑水。他们挑着装满水的水桶,担杖在肩上颤颤悠悠的,走的又快又稳,真是胜似闲庭信步。水桶里满满的水就像黏住了一样,一点也洒不出来。那姿势不像是在干活,倒像是在走舞步,担杖那吱吱扭扭声音成了最美妙的伴奏音乐,构成了一幅乡村特有的生活图景,看了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水车的出现,则比辘轳进了一大步。水车,是指胶东一带农村使用的一种提水灌溉工具,多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时,大都已消失不见了。   这种水车又分两种,一种是由牲畜拉动或人力推动,逆时针绕圈转动提水;另一种是靠人力手摇转动齿轮,带动链带提水。这两种水车,很难用文字来表述它的形状、构造以及提取井水的原理等,只能说个大概。先说绕圈转动的水车。它是由车头、车架、轴承杆、横竖齿轮、链带、水管、水槽等几部分组成。车头上有环扣式的铁卡子,拴着一根横木棍,人力或畜力都是通过拉动或推动这根木棍,转动车头,带动齿轮和链带等的互动,再通过水管,把水从井中提上来,由水槽导流入渠道。拉动这种水车的牲畜一般是毛驴,因为毛驴的步伐频率比牛快,蓄养量也较骡马多,所以毛驴便成了当仁不让的主力。     用水车浇水和推磨一样,也得赶圈集,将一根木棍插在水车头的扣眼里,水井周围修建一个似跑道样子的圆圈,人推着水车头上边的棍子转圈,由人力的推动带起水车圆牙盘转动,缚在圆牙盘上边的链条一牙一牙地往上滚动,随着链条的滚动,带在链条上的皮钳在水桶子里面一层一层的将水从井下向上翻,不断地将水送进盛水的菝葜里。推水车要用很大的力气,一个人推不动,一般要2个人以上,也可以前拉后推,只要能把水车推转动就可以出水,推得快出水就多,慢了出水就少。用水车浇水虽然累点,但很有乐趣。随着水车的转动有节奏地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伴随着从提水桶中涌出来的哗哗啦啦的流水声,交融一起,似一曲曲美妙动人的交响乐,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一个方架子固定在井口上,架子上口的中央有一个大轴,大轴上端固定一个长八长的木杆,用来栓牲口套的。大轴的下头是大的一个圆锥齿轮。方架子的一侧安一个可以带动铁链上下转动的轮盘,轮盘轴的另一端安一个小的圆锥齿轮,恰好和大齿轮咬合。紧挨井口安一个水槽,水槽的一端镶一段水管,直到井水深处,水管里有一条环形铁链,铁链每隔一尺左右有一个铁板和皮垫组成的像活塞的阀。牲口拉着木杆在井台上转,木杆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咬着小齿轮,小齿轮带着轮盘,轮盘咬着环形铁链由下而上,用活塞将水管里的水带上来,水槽里的水就涓涓流淌着。涓涓的井水像小溪一样流入菜地里。我小的时候,经常和伙伴们爬在菜园子的土墙上看水车车水,偶尔偷偷到水槽旁捧口水喝,咂咂嘴很甜很甜。   人力手摇的水车,构造要比前者简单许多。一只四腿落地的小木架,上面的方形木框对边镶一根轴承杆,中间固定一个或两个立式圆形齿轮,拉动链带便可从井下提水。手摇水车有单轮、单管、单链、单摇把和双轮、双管、双链、双摇把两种。单摇把水车可以单双人一起摇动,双摇把水车可以双人或四人同时摇动。至于到底需要几人摇动,要看提水时需要的动力大小来决定。   水车的大多部件都是起传动作用的,和提水功能直接相关的部件是链带、胶皮圈和取水管。链带大约每隔两米便有一个固定胶皮圈,当地人称为“皮钱儿”。一根传送链带,分为取水管内外两股,管内的一股上走,管外的一股下走。下走链带在井中过水时,通过间隔的皮圈,把水从水管提到上面水槽,然后流入渠道。   因为水车是通过链带和管子提水,因此,水井的深度决定下放水管和链带的长度。同时,水车提水的动力也是由管子和链带的长短决定的:管链越长,需要的动力就越大,不管是畜力拉动还是人工手摇,费力都大。为了提高效率,手摇水车就安装两根管链,那就需要加倍的动力了。尤其是“大跃进”时,安装在水井上的双管链水车很多。     至于再后来各家各户打的“压井”、电机泵井和自来水井都不在现在说的老井之列。只有那些老井的记忆是那样的悠远而深刻的印在脑际间,终生难以忘怀。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