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俗话说:无声是金,无声是银,无声是无声的语言,某些场合下,无声更胜有声。当然,这种效果也可灵活运用在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当中,适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自习课上,同桌的两个男生丝毫不顾忌其他学生的白眼,在大声的逗笑。当我走进教室,他们立刻停了下来,低头抓起笔急匆匆的写起了作业。事实上,刚才的一幕我都已看在眼中,我想那两个男生也感觉到了吧,内心里一定在做激烈的斗争,哎呀,惨了,一顿挨批是免不了的了。我慢慢地无声地走到他们的桌位旁,默默站了足有三分钟。这时我看到,两个学生的脸颊慢慢的红了,握手的笔也在拘束地挪动着,我还是没有言语。最后这两个学生竟双手捂着额头爬在了桌子上,我还是没言语,便走开了。   放学后,这两个学生主动找到我,态度诚恳的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课堂上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我也原谅了他们课堂上的不遵守纪律的举止,并忠告了几句以后要遵守纪律云云。   这件事使我触动颇大:假如当我一看到这两名学生在逗笑的时候,我怒气大发,狠狠的批评他们一顿,或许他们当时只是表面上服从于我,指不定心里会对我抱怨些什么。事实上,我并没有说什么,却使两个逗笑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而且收到了意外的良好效果。这使我回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课间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喧哗声没了;全体师生大会,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我走到他们跟前,嘀咕声没了;单元抽测,一个学生要抄袭,我走到他跟前,这个学生脸红了……事后,这类学生大都能自觉认识错误,并且以后大都不再犯。   该省则省,无声胜过有声;当省不省,有声不如无声,这就是"无声"教育。面对类似犯错误的学生,过多反复强调固然有助于记忆,但一种刺激如果反复持续作用于人,人就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适应,会渐渐麻木起来,如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刺激了。并且,面对类似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往往容易感情冲动,大声训斥。如此,被训斥者丢了情面,伤了自尊,会产生抵触情绪(心理),教师的话语会变得难以接受,而成功的教育,则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和被教育者能否接受这种教育。   虽没有言语,教师的无声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自省的机会;虽没有言语,教师的无声却保护了学生那极强而又极脆弱的自尊心。同时,这种无声为教师赢得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正面的良好形象。由此,学生会对班主任心存好感,会自我自省,会主动承认错误。这种"无声"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感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教育。实质上,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无声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育人目的。   总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着眼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教育,使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如此,教育才有后劲。"无声"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它能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成为一种自觉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妨在工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下这种"无声"教育。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无声"教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