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征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先猜想,再验证,并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通过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完善起来,以达到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2.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之间画一条垂直线段,明确这条垂直线段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这组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具 用硬纸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
学生准备 三角尺 直尺 量角器 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三幅图。
2.找一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平行四边形?
3.揭题。
从上面三幅实物图中抽象出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先观察,谁能大胆地猜猜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预设 生1:对边平行。
生2:对边相等。
生3:对角相等。
(2)验证。
师:你们打算怎么验证呢?(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小组合作验证)
(3)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是如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
(学生汇报验证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方法)
(4)揭示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拓展思考。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小结: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不断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同时,及时回顾相关旧知,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为后面学习四边形的分类作铺垫。
2.探究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1)引导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出示一幅平行四边形的图)
师: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段,你能量出这两条平行线段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呢?
(2)明确认知。
学生自己尝试后汇报,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
(3)深入思考。
在一组平行线间,能画多少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有什么特点?
(在一组平行线间,能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自主学习。
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4页内容并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及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②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用画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方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高一般用虚线表示,并要标出垂直符号,写上高和底)
③课件演示用三角尺画平行四边形高的过程。
④同桌间互相指一指对应的两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平行四边形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量平行线间的距离,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平行四边形高的本质意义,把“高”与“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联系起来,实现新知与旧知的有效衔接。
3.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应用。
(1)出示用硬纸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做推拉试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2)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制作伸缩门、升降机等)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两组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且长度( )。
(3)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变成直角,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 )形或( )形。
(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 )。
2.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
3.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事例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布置作业
1.教材65页“做一做”1、2题。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吗?试一试。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