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因此实验前应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多。在本节学习了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能力自主完成本实验。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五、教学准备
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多媒体课件
六、教法与学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石,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推进新课
1、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块,问:要测这是快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分析总结: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质量可用天平测量,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117页,对照桌上的量筒,思考下列问题:
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1ml= cm³
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如何读数?
交流总结后,完成导学案上有效预习部分,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生操作:用量筒直接量出50ml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
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V= m/(V2-V1)。
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3、测量液体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预设结果:可能会有两种测量方法
1)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2)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讨论分析,乙方案更好,课件展示学生讨论的原因
总结归纳: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部分盐水的质量m2;
4)盐水密度表达式:ρ=m/V= (m1-m2)/V。
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
测量木块的密度
介绍悬垂法
(四)小结
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