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雪》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
2、通过分析对比手法,理解鲁迅先生想通过“朔方的雪”和“暖国的雪”的表达什么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对比手法,理解鲁迅先生想通过“朔方的雪”和“暖国的雪”的表达什么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各位同学,请问一下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鲁迅的文章?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鲁迅的文章《雪》,相信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欢乐场景。我听说,八(9)班的同学是善良和具有包容心的。因为我是班主任,我的学生出于怕我,或者“包庇我”的心态,很少纠正我在读音方面的问题,比如文章中有一个词“暖国”中的“暖”字,你们认为老师读准了吗?没有吧。今天就请大家仔细听课,给我指出我普通话发音中习惯性的错误。希望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快乐的。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思考以下的问题。
1、请找出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雪?
2、请找找课文中有没有错别字?
三、合作交流
1、请找出“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有哪些特点?(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2、在描写暖国的雪景的时候,明明作者说了一句“是否有蜜蜂,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是,后来又说“我仿佛看见蜜蜂在嗡嗡的闹着”,这是为什么?
3、作者用艳丽的词语描绘暖国雪景,是想表达什么思想?
4、你们认为那些小孩子堆的雪人好看吗?怎么看出来的?
5、雪人最后怎么样了?
四、师生交流
1、雪人最后消失掉的时候,你们认为作者是什么心情?
2、为什么说雪是雨的精魂?
3、作者把“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对比目的是什么?理解第一段里面“冰冷坚硬而又灿烂的原因”?
五、小结:师生最后共同总结出,真正的顽强的生命是怎样的。
《雪》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第二次在校外借班上课。说实话非常的紧张。《雪》是九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的课文。但是,第一次师傅安排上这课的时候,我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后来翻了很多资料,多数是分析鲁迅想通过本文表达对当时革命形势的看法以及对革命形势发展的估计。去查阅钱理群的有关书籍,也是像诗歌一样朦朦胧胧。但最后,我还是有了我自己的观点,就是我想通过文章的讲解,想让学生最后明白:脆弱的虽然美丽的事物(如童年)和生命(雪人)是容易消逝的,真正的生命应该像北国的雪一样要经过困难的洗礼才会灿烂才会凤凰涅槃。当然,也想让学生明白作者对于美好的事物、生活以及有生命力的东西的追求和向往。这是我这堂课想要追求的东西。
变化永远比计划快,我上的这个班的学生虽然不是最好的班级,但是是最活跃的一个班级,而且学生备课相当认真。本来我不想在革命这个角度上去做过多的纠缠,但是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往这方面走。所以,在分析第一段的时候,就花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导致课文没有上完。所以,掌控能力还需提高。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节课,虽然学生很活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和学生的交流也非常的多,而且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学生在发言,好像很热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和学生交流还没有“深”进去。也就是说刚好在那个点上,铃声就想了。很遗憾。我需要提高的是怎样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