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存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对于很少看美国电影的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让我看到了美国社会的黑暗与可怕,影片中虽然没有中国类似电影中人物精彩的打斗与血腥场面,然而更多的是绝妙的细节以及人物命运起伏中震撼人心的东西。影片非常值得人回味,启迪人们去静心思考人生与命运这样一个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安迪·杜佛瑞恩被冤枉开枪杀害自己的妻子与其情人,而被判终生监禁到肖申克监狱服刑。在肖申克监狱服刑的十九年中,发生了什么?一言难尽。安迪·杜佛瑞恩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到受“姐妹帮”的欺负,到交上像瑞德一样的几个朋友,再到改建、扩建监狱图书馆,最后到帮典狱长诺顿管理“黑帐”、洗钱,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真实想法,包括瑞德。直到最后,安迪·杜佛瑞恩的狱中消失,更令人迷惑不解,但当一切真相大白之后,我们不得不被安迪的“伪装”与毅力所震撼。还记得影片中黑人瑞德的一句玩笑的话,如果用这把“鹤嘴锄”挖地道逃跑至少要用六百年。但是,安迪·杜佛瑞恩正是用这把“鹤嘴锄”加上自己丰富的地质学知识,以及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永不熄灭的希望,他做到了——只用了十九年时间就实现了成功越狱,而且做得如此的出乎意料。影片的结尾,安迪与瑞德在一片蔚蓝色的海边紧紧拥抱,他们将在太平洋上的那个小岛——芝华塔利尔快乐的生活下去。影片中的故事也许我讲的并不太有吸引力,但我敢干断定,这的确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传奇故事。影片塑造了安迪·杜佛瑞恩这样一个典型人物,既不幸又不平凡、不安分,他善良、正直、智慧、乐观而又坚强,还有一种使人拍案称奇的顽强生命毅力与人格魅力。影片在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真理,那就是——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心存希望,就不会绝望,就会永远有希望;能够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但是,正如美总有瑕疵一样,《肖申克的救赎》也有这样的瑕疵。肖申克监狱里的人们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老布用死实现了救赎,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恐惧与不适应超过了死亡;警备队长海利用获刑和孩子般的哭泣为他先前的暴虐残忍埋单;典狱长诺顿不惜用子弹击穿自己的脑壳,因为他对肖申克监狱的恐惧远远超过了死亡的威胁……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唯一没有真正实现救赎的人就是安迪·杜佛瑞恩,因为他并没有为自己洗脱罪名,影片直到结束,他仍然没有沉冤得雪,他甚至还在使用另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人的户口!他虽然无罪,且有证据,但他不能做到用正当的方法为自己的“救赎”,而只能选择越狱,而这正是一个在常人眼中极为“不正当”的方法。作者故意如此编辑,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与地方,如果不用非常的手段,安迪能实现自身的“救赎”吗?难道要等着典狱长的宽容与大度放他一马吗?不可能,典狱长不会?那么,难道安迪要为典狱长诺顿做一辈子黑帐?要一辈子与自己的文明世界进行永远隔绝吗?因此,安迪的这种“不正当”行为不能看作不正当,完全是一种万般无奈的非常行为。试想,假如安迪能够冤狱得雪,那么影片表现的肯定不是一个特殊时代、特殊背景下的不凡人了。也许,作者想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不尽平坦,命运的走向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永远守着同一个理想,而要根据情况适时的改变自己,否则人将无法生存下去。有时,在一些非常时期、非常环境中,我们还应当采取非常手段,只要我们觉得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问心无愧即可。这样,即使有人不理解,但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行了。其实,不用担心,因为总有人理解你的,就像安迪一样,他的行动让所有的狱友引为自豪,大家最终理解了他,他才是“肖申克里唯一无罪的人”。《肖申克的救赎》,是安迪的“救赎”,也是瑞德的“救赎”;是我的“救赎”,也是你的“救赎”,更或许是大家的“救赎”。只要心存希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也许只需要再坚持短短的几分钟,也许必需要像安迪一样的要坚持十九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但终会获得救赎,获得成功!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美国电影,也爱上了“救赎”这个词:救赎——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心存希望,就不会绝望,就会永远有希望;能够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