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浅谈探究学习方式下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  [摘 要]:比较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接触性阅读,它是一种透视现象的思考性阅读。在比较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必须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认识过程,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它不但能引导阅读主体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引导阅读主体的思维向多层次、多侧面纵深发展,使阅读主体的思维灵活而具创造性,开阔具有深刻性。 [关键词]:比较阅读   名著阅读    初中生       有效性 一、对阅读现状的探究 1、放牧式阅读 2、灌注式阅读 3、电影式 4、练习式 5、浅表式 其它分类:求解性阅读、质疑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把课外较多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试题训练上,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探究学习方式下的阅读活动逐年减少。不少同学课后偷偷地读些言情武打之类的通俗读物,而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几乎无暇问津,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降低,对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了重视,语文考试也逐渐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方式下的名著阅读提上了议事日程。多读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写作之源,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探究名著那片神秘的精神世界。但目前多数同学的课外阅读还是“放野式”的,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多数学生还只是抱着一种好奇心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而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没有把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阅读的探究与发展上,而且缺乏对学生阅读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一味追求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名著阅读教学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终身阅读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来的在今后的阅读中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成为”不完整的人”。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阅读能力和方法,进行进行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从而更透彻的理解文本是当前名著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比较阅读在名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目的、氛围、方法、步骤等)    在当前的名著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应用了很多的方法:影视阅读、以演促读、读书会档案评价等方法,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认为这些方法可以从兴趣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了解名著内容和人物,但在对名著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还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读物在选题、主旨、材料、写法、风格等方面的相同、相似或相反,而产生对其进行比较一番的愿望。而通过比较,会使我们取得诸多收获,这一方法在名著的阅读教学中夜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1、什么是比较阅读(定义要清晰,比较的目的、比较的方法、范围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比较,就是寻求众多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差别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问题、辨别正误、决出高下、解决疑难的一种最普遍、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才能增加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在获取成效时事半功倍。这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训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鉴别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当代,它无疑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方法。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探究,总结规律。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乎新课程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话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 2、比较阅读的价值 (补充) 3、比较阅读在名著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或理论基础) 首先,它使我们便于掌握所读文章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其次,它给我们创造了积极思维的条件,有利于我们把握求同辨异的思维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较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接触性阅读,它是一种透视现象的思考性阅读。在比较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必须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认识过程,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它不但能引导阅读主体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引导阅读主体的思维向多层次、多侧面纵深发展,使阅读主体的思维灵活而具创造性,开阔具有深刻性。。第三,它有利于我们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用已知启发未知,用新知巩固旧知,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加深认识,从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比较阅读在名著学习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作用。 4、比较阅读在名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方法,写四至五条,写出层次) (1)同文比较,深入理解。     一本书中,常常出现多个人物,这些人物都有或多多少的联系,或许是相似的,或许是相反的,把这些人物进行比较总是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去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也能够更深入的去把握作品的主题。     《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书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都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但他们又各有各的性格。如果不辩证地去看他们,只是用一般阅读的方法,很难分清这些人物,很可能就会闹出宋江大闹野猪林这样张冠李戴的错误。那么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些人物,可能学生对于人物的个性认识清楚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错误了。在课堂教学中,分析鲁智深、武松这两个人物时,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这两人经历很相似,都是小官吏(鲁智深是提辖,武松是都头),都遇见不平之事,为此打死了人(鲁智深是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武松是先报官,知县不秉公处理后,自己杀死潘金莲、西门庆等人),打死人后,处理的方法却有些不同(鲁智深是虚晃一招,奔回下处,打包走人;武松是前往衙门自首)。比较到这里,有学生已经发现鲁智深比武松要“狡猾”,再仔细探究就明白了,鲁智深在遇到意外时是聪明的,他对于统治阶级 “官官相护”的法律认识是清楚的,所以,他不报官,而是自己救金老父女走;武松则因为自己是都头,对于当时的法律抱有一定的幻想,幻想破灭后才自己报仇,报仇后又认为自己违法,于是自首。终至于最后被张都监所害,不得不上梁山。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发现了,两人都脾气暴躁,但鲁智深明显更有谋略、更智慧一些。通过不断地运用比较,能够培养学生善于                 抓住问题的基本轮廓,不遗漏问题的重要细节和主要部分的能力;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和关系 的能力;善于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中创造性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2)同类比较,彰显特点 对于内容和形式都相同或相近的作品,不妨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获得新的思维视角,以加深认识、彰显特点,从而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例如在中学必读的十二部名著中,游记就有好几部。在学习《格列弗游记》时完全可以把它与《鲁宾逊漂流记》来进行比较,会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如在比较中,学生会注意到这两本书有以下不同:他们出游的目的是不同的,鲁宾逊是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格列弗怎是作为随船医生为了生计;从书中故事来看,鲁宾逊的生活环境更接近于真实世界,28年的荒岛生活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更接近。而格列弗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駰国的生活更荒诞,让人看了知道这是明显的幻想想象;从写作手法来看,鲁宾逊采用的是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真实具体,而格列弗则是采用的描写,把那些荒诞的事情用详细的语言一本正经地描绘出来,从中透露出其讽刺的态度;最后,把这些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发现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的游历表现的是不同的中心:鲁宾逊展现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者在追求财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探索、冒险精神;而格列弗游记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推行的对外疯狂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政策和18世纪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通过同一时期、同一题材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分析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灵活,可以有效进行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同人比较,纵横比较,拓宽视野 除了前两种比较,还可以有纵横比较。如人物本身前后态度的比较,在学习《水浒传》时,学生从林冲一开始“忍人所不能忍”后来终于杀人上梁山的比较知道了他不想反,但被逼迫不过;武松开始的报官自首到后来的杀人题名出走,明白了武松也是看透了当时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这样一比较,不需要老师点明小说的主题,学生已经自然而又深刻的认识到农民起义是“逼上梁山“。 在名著的一点教学中,还可以有很多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了解名著,认识名著,但在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方面,比较阅读不失为有效而又容易掌握的方法。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就应该把比较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有序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学会在不断捕捉文字信息的同时,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养成在阅读中善思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