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让学生“导”出生命的精彩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特色”一词已成为大家口头用得最多的词语之一,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学校发展内涵的目标。 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态和物质形态。由于学校教育活动的自身特点,校园文化体现着育人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创建具有独特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创建良好校风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学生知识面窄、文化修养低、办事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弱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迷惘于找一条怎样的路,使学校前进之路更为宽广。根据我校所在地理位置的优势,决定依托孙中山文化为载体,走我们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小小导游员的培训是我们实施特色文化的表现之一。一、开发《小导游员培训》校本课程体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校所属的地区,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这里具备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于是我们充分发掘和利这一资源,形成能培养学生弘扬伟人精神,继承伟人思想的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而小导游员的培训就是我校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同时这也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不少青少年民族感的忽视,对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缺失所作出的重要举措。 我校在决定以“承伟人志,扬理想帆”为特色主题后,我们学校就坚持以弘扬伟人精神为契机,把小导游员培训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寻求救国真理。次年经加拿大抵日本,结识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宫崎寅藏、犬养毅等,并在旅日华侨中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因粮饷不济而遭失败。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为了弘扬伟人的精神,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首先我们对传承伟人精神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提高社会学生对孙先生的认识,并为自己能在伟人的亲笔提名的学校中学习而感到骄傲。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培养出一批小导游员负责讲解校园中的孙中山文化,并与孙中山故居负责人联系,争取机会让学生能到故居实地为游客进行讲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孙中山文化的了解,并让他们在时间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2、抓师资。特色发展需要教师的参与,我们在师资培训上走的是校本发展之路。让教师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为了让“小导游员”变成普遍性,就要让它进入课堂,那么就需要让每位教师成为小导游员的指导者,因此我们也要进行全员培训,聘请专业的讲师为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3、抓活动。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所以,我们在激发、引导、维持学生“小小导游员”兴趣、培养学习意志方面,应该采取“教育活动开放化”策略。一是向生活开放,我们让学生走向生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为真正的旅客进行讲解。二是向学生的需求开放,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帮学生获得成功的幸福,如推行的导游知识校园竞赛活动等等。 4、抓课程。随着特色建设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之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也更有效。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根据特色发展的需要每周拿出两课时的时间对学员进行教学指导。 二、创造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的创设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是潜移默化和无形的。我校充分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提升师生审美情趣。 1、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环境制约人也造就人,我们努力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环境和氛围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在校园内的专栏、橱窗、警示牌、教学楼的走廊墙壁等处。悬挂英雄人物、伟大哲人、艺术家们的肖像、格言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巧妙的把中外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美德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折射出我们学校细节的文化精神,尽力给孩子们创设出精致、灵动富有文化气息的“活”环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还要利用导游培训课的知识,将学校的每一面文化墙用自己语言串成一句句导游词,想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介绍。 2、创设班级文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教师指导,共同创造一个文明、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起自己班的环境特色,这样既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内涵。三、把学校特色打造成校园文化 小导游员培训课程如果仅停留在孙中山文化的层面上,只能算是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如何深化,如何放大其教育功能,需要我们去研究。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厚文化底蕴,培养民族意识。走向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培养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培养尊重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达到的目标。 四、拓展生活文化空间 的确,和谐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生活中的一些细微小事,经过深入的挖掘,都能成为育人的良好契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应该被纳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所以,我们要利用了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近自己的生活,走进社会,开展了“我是翠小小导游”等活动,让校园文化走近学科课堂,走近家庭生活,走近学生心灵的目的。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丰富的家乡民间传说,收编成集,这些都十分有效的把课堂文化、生活文化、民间文化、环境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形成生动、活泼的文化网络。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创建学校特色是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有效之路。走特色突破,对内能凝聚人心、提高斗志,明确方向;对外能吸收眼球,给予关注和支持。内外合力,学校必定能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更可贵的是: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我们积聚了向更高层次奋进的底气和勇气。我们还将特色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