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一、总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二、分目标
初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初中: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6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艾滋病基本知识
⑴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⑵ 什么是艾滋病。
⑶ HIV/AIDS的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⑷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②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③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纹身等。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2.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
3.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4.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5.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6.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
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情况、对人类社会危害的相关资料。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传播途径。
3.集体讨论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小组活动,危险度分级(日常行为)辨别HIV感染的高危行为及预防措施。
5.角色扮演:拒绝不安全行为(包括吸烟、吸毒、酗酒、到不健康场所活动等)。
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艾滋病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危害。
2.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3.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
4.吸毒与艾滋病。
5.无偿献血知识。
6.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初中基础上扩展内容)。
⑴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⑵学会拒绝的技能,避免婚前性行为。
⑶需要输血时,避免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7.了解歧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在对艾滋病病患者提供帮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8.在初中基础上增加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的性道德与法制教育。
9.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
1.参观艾滋病防治机构,观看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宣传片,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血液相关知识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道寻求帮助的途径。
2.收集有关艾滋病国内外流行形势、艾滋病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艾滋病防治宣传等相关资料。开展主题班会等,增进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3.讨论:哪些是歧视行为,为什么歧视不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
4.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
四、实施建议
1.课时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建议理论教学与讨论活动的课时比例为1:1。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态度、价值观及基本技能,最终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预防艾滋病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授课和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行动。
4.鼓励拓展教学空间,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密切联系,预防知识教育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5.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及当地实际情况,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鼓励拓展与艾滋病预防相关的青春期教育等教学内容。
6.教学评价工作应贯穿在整个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始终。评价的重点应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掌握,及健康行为和价值观的建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