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师:好.大家读了一遍。现在我们来深入学习这首诗。这首诗不长,语句也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但是,我们深入进去,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揣摩,学习。下面,我先提出两个问题,然后你们仿照我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自己来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好不好?师:我们看第一节。(师读第一节)我现在把“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了”换一换。换成“亮了”——“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味道有什么不同?生:用“现了”能体现出夜幕的慢慢降临.如果用“亮了”就体现不出来。生:天上的星星一直都是亮着的,一直都发着亮光,只是平时被太阳的光芒遮掩住了,当黑夜来临。也就是太阳被地球挡了,这个时候才能看见星星的光芒,所以应该是“现了”而不是“亮了”。 师:(高兴地)好!你运用了科学知识。因为星星没有从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对不对?回答得很好!而且既然称为明星,这儿用“亮了”好不好哇?(生齐答:“不好。”)明就是亮的嘛,那就重复了。 师:好,现在我提第二个问题。第一节有两句话,我现在把这两句前后顺序颠倒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朗读)“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略顿)换了个位置,怎么样?生:我觉得不行。因为诗人首先是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然后再由天上的明星.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由天上的街市想到天上的人物。我认为这两句不能颠倒。 师:噢,他从作者联想的过程来看,说老师刚才改换的顺序不妥当,是不是?(生纷纷答:“是。”)嗯,有道理。(边讲边板书)作者先是看到了远远的街灯,于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然后由明星想到了天上的街灯。由街灯就想到了天上的街市。哦,天上也有美丽的街市。那么这个街市上面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后想到什么?还有人啦,就想到什么人呢?哦.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在这里哪些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东西呢?“街灯”是不是? 生:是的。 师:还有什么?   生:(齐)明星。    师:先看到的是实景。然后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想象到天上的街灯,由街灯再想象到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的人物。这实际上是由实到——(学生插话“虚”)对,到虚的过程。首先是联想,然后是想象。师:由此看,这两句诗就不能改了,是不是?那么,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刚才提的两个问题都是从作者怎么样运用语言的角度提的。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用词的准确性,第二个问题涉及到这首诗构思的问题。请同学们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学习我提问的方法——我运用了什么方法啦?生:(有的)推敲,比较。 师:对,我用的就是比较揣摩法。现在请同学们也运用我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自己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分析诗歌语言高度精炼,容量深广,往往一字传神。鉴赏要根据诗歌的自身特征去进行,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天上的街市》这个教学过程中,洪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揣摩和品味的方式深入学习诗歌的语言,诗歌公认的特点之一是语言高度的形象、凝练和含蓄。古今优秀的诗人,他们在写诗的时候哪一个不是呕心沥血地一遍又一遍锤炼他的诗句,反反复复推敲其中的每一个字的?这就决定了在诗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带领学生对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词反复咀嚼,读懂它的内涵。所以在学习第一节“天上的明星现了”的时候,洪老师指出可不可以将“现”改为“亮”字。看似是随手拈来,但是都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了品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并且要求学生仿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方法,自己从诗中寻找感受最深的语言因素加以揣摩品味。“品析”自然成了不可或缺的鉴赏手段,课堂上洪老师没有“满堂灌’,而是以教学生品读课文、品味课文为教学重点,将主要的教学时间放在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教学环节上,体现了”教学生学语言“的教学宗旨。如在学习第一节的时候有两句话,洪老师说:“我现在把这两句前后顺序颠倒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朗读)‘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略顿)换了个位置,怎么样?”这就是洪老师提出的“换一换”的教学主张,他提出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品味,然后师生进行合作探究,老师于合适处指点,使学生豁然开朗,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美妙。让学生尝试将两句话互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借助语言对学生进行了不着痕迹的思维训练,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无疑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肩前进,达到共赢的目的。 ●实施方法比较揣摩法就是“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采用这些办法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进行“加、减、调、联、换、改”,或者设置一个参照物,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进而培养语感。[4]1、揣摩: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精心结撰的文章都有值得揣摩领略之处。”读过一篇文字,回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这一节里面的内容说的是什么?这一节为什么放在文章的这一段?通过了对文章的不断思考揣摩,以求达到对其内容的真正理解。所以,正如叶圣陶所说:“一篇好的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够读得懂,要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2、比较:除了对文章进行揣摩,还要对文章的一些字词进行比较品味,比较就是对于“词类的感觉力的磨练”,每遇一词,于确认其意义之外,再从各个方面去领略其中的味道,如《天上的街市》第一小节能不能将“现”字改为“亮”字,改为“亮”就是重复了。这样的咬文嚼字,增、删、调、换,在比较中见其优劣,培养学生对句子,词语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3、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语感分析,也就是在语境中品味语言。让学生思考“这句话,为什么用这个词?这里为什么用这个顺序而不用那个顺序?为什么用这个材料而不用那个材料等等。”使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与思维训练结合,与审美陶冶结合,与语言知识传授结合。(二)在诵读中悟出语文的原汁原味“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不会诵读不能把文章的思想情感悟出来。注重朗读,善于范读,长于朗读指导,是洪镇涛语文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重现,也是一种再创造。用洪老师的话说,通过美读,能让学生耳与心同时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能培养语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