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乌鸦喝水》阅读教学案例与反思--徐红梅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
梨林镇永太学校 徐红梅(市级语文骨干教师) (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从教以来的课,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在一番总结之后悄悄地锁进记忆,只留下淡淡的痕迹。然而,最近的《乌鸦喝水》一课让我心灵起了震荡,不是因为设计的巧妙,学生配合听默契,而是,这堂课的一惊一喜,感触深切。
一惊 www.ywkt.com (语文 课堂网) 在完成了“乌鸦口()了,想()水。”这个填空之后。我引入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乌鸦到处找水喝。后来,他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他会说什么?
www.ywkt.com (语 文课堂网) 生:呀,瓶子里的水太少了。(跳跃式的思维引出的回答出乎意料,其实他没有真正体会到乌鸦急于想喝到水的焦急的心情,而让思维一下子跑到了后文。) www.ywkt.com (语文课堂网)
师:不语。示意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生:瓶子里的水那么少,叫我怎么喝呀?……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结果呢,没有一个学生买我的账,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我的心已经到了冰冷的程度,强扭着他们进入了下一步的学习。
课文第4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我请同学们自学讨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之后,请一生上台根据课文意思做一做,其余学生观察后评价。 生:他做得很对,书上写的是“一颗一颗地放”,他都做出来了。 www.ywkt.com ( 语文课堂网) 师:(频频点头)评价抓住重点,非常好。 生:他把书上的意思做出来是对的,不过,要是我是乌鸦好几颗石子一起放。因为,“一颗一颗”地放太慢了。(对课文提出质疑,好家伙,出乎意料。不过此时我心里有底,我让孩子尽情讨论。)
师:(笑)谁还想说? 生:我同意他的意见,乌鸦很渴了,非常想喝到水,他应该快一点放石子才对呀!(非常赞同,还补充理由,说得头头是道。) www.ywkt.com (语文 课堂网)
师:其他的小朋友同意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生:不对,书上说瓶口很小,怎么能一下子放那么多的石子呢? www.ywkt.com (语文 课堂 网) 师:你读课文很仔细,把每个词的意思都读懂了,又能联系上文理解课文,很有水平。(心里一阵喜悦。) 生:是呀,况且乌鸦是用嘴巴衔的,怎么衔得住那么多石子呢? 师:说得真好!(心里暗暗叫绝!他们的善问善辩令我折服,这个教学片段太精彩了!) 课堂教学中的一惊一喜,让我的心灵犹如大船经历了海浪的一波一折。 感悟一:研透教材,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一喜”中的精彩教学片段,完全取决于充分的准备。学生质疑所涉及到的问题,在课前已反复研究过,因此,胸有成竹。“一惊”的失败教学过程,都缘于胸中无竹。(两次顺利的试教,以为这个环节不会出问题,没有从反面思考,钻研教材不深,对学情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于是,碰到险情,手足无措。试想,如果课前对这个环节作正反两面的考虑,那么,当出现问题时,就会坦然自若地引导他们再读第1自然段,体会乌四处找不到水,那种着急的心情。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它是那样惊喜。”
感悟二:个性学生,催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平等+个性”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追求。(北师大教育系康健教授语)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极富个性的发现。他们虽然只是一年级,却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敢作敢为。然而,正是这样的学生,常会让我在课堂上措手不及,你本以为无懈可击的公开课教案,会在他们那里不断地帮你修改,促使自己不断深入地钻研教材,设计相得益彰的教案。个性学生正用他们的与众不同催促着我们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www.ywkt.com (语文课堂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