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 24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部优.ppt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圣:学识或技能有极高的成就。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 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 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 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问题一:本文与杜甫所作《春望》, 在语言形式上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茅》文的韵脚是否一致? 《茅》文的字数、句式是否整齐?诗 歌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 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永者,长也。永的本义,是水 流曲折长远。长言,不是篇幅长, 而是增加字词音长。 南朝刘勰认为,脱离曲调的歌 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 问题二:既然“歌”也要抒发情志, 但作者杜甫却用大量的篇幅在记叙, 为什么这么写?品读诗歌,深入探究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吹 落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冰 幼• 《春望》创作于公元757年,当 时长安已被安史叛军攻占。后杜甫 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 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 次年8月,大风破屋。 • 这让本已为“国破山河在”而 “白头搔更短”的杜甫,再次陷入 困境。 • 当时的安史之乱还未平定……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喜悦、轻松之情 安逸平和的生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全家老幼 。 , 。白居易《新制布裘》 •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宋)黄彻《巩溪诗话》: 白居易:推身利以利人 杜甫:宁苦身以利人天下四等人 • 第一等人是高尚的圣人,他们宁苦身 以利人。 • 第二等人是推身利以利人。 • 第三等人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 第四种人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 的痛苦之上。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应该努力做到 警惕三、体味诗情,吟诵诗歌 • (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痛惜和焦急) • (男)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愤懑和无奈) (女生)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愁苦和 忧思)• (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激情奔放,铿锵有力) • (师)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合)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坚定悲壮, 掷地有声)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