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6 .猫
郑振铎
导入新课
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随他
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
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
猫情结并与猫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
猫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悟到哪些
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
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培养同情、怜爱
弱小者的思想;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
学习目标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科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短篇小说《家庭
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
《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另有《郑振
铎文集》。
作家作品
郑振铎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 虐待 妄下断语
duó sè chàng quán
chéng níng zǔ sǒngyǒng
dīngzhǔ nüè wànɡ
字词疏通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字词疏通
朗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
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感悟文本
第一、二次养猫: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
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一次:
花白猫
(1—2)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很
活泼,如带着
泥土的白雪球
似的
很活泼 招人
喜欢
病死 一缕酸辛
从舅舅
家要来
的
浑身黄色的 更加
活泼
全家
人都
喜爱
它
被一
个过
路人
捉去
怅然、愤
恨、诅咒
路人
第三次养猫: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
的地位 结局
对“我”
的
影响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
不好看,又很
瘦,烧脱了好
几块毛之后,
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懒
惰
若有若
无,大
家不喜
欢,不
大注意
它
被冤枉、
误打、
流浪致
死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
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
精读文本
精读文本
芙蓉鸟被害案
一、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
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
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2.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
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
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
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
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
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精读文本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
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的,以为惩戒
得还没有快意。
五、案件真凶:
六、案件定性:
一只黑猫
冤案
1.“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
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
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合作探究
2.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
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
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
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合作探究
3.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4.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
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
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
心的针!
合作探究
5.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
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
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
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责任在““我我””。。““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
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了它,没过多久猫死了,这个过失是无法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了它,没过多久猫死了,这个过失是无法
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上的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上的
伤痛,永远愧对于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伤痛,永远愧对于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6.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
二只猫?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
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
接原因。
合作探究
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
白了什么道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
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课堂小结
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
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
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主题探究
结构梳理
猫
第一只小猫:可爱小猫因病亡 辛酸、难过(首次养猫)
第二只小猫:活泼可爱却亡失 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第三只小猫:平白无故蒙冤死 难过、愧疚(永不养猫)
拒绝主观臆断
倡导尊重生命
写作特色
1.情节曲折,层层推进。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
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
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
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
失——再得猫——再亡失——复得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写作特色
2.首尾呼应,巧设伏笔。
作品首尾的呼应和文中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
构完整而严谨。衔接呼应的手法是,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
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
拓深意,呼应篇首。三个故事之间都安排有过渡段,承上启下,
贯通弥合。伏笔设置更加巧妙,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
病死;写第二只猫乱跑至街上,预示其被路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所有的这些,都起
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单个故事之间
的相关情节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写作特色
3.抓住特征,描写逼真。
作者写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对于三只
猫的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几只猫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
各自的特点,历历如在眼前,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善于比
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抓住特征,捕捉住了每只猫的独特的细节。
1.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
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
怎么做?
第二只猫是全家心爱的宠物,如果它咬死芙蓉鸟,当
然也觉心疼,但会把责任归咎于张妈不小心,至于猫呢,
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拓展延伸
2.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
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
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