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蝉
法
布
尔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大家先猜一个谜语:“天热爬上树梢,
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打一昆虫)。
不错,就是——蝉。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
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的一生有三个阶段,即卵、幼
虫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
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
最短也要2年左右,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
和寒蝉。从文字中我们大概知道蝉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大
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
科学家法布尔的文章《蝉》。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
国昆虫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
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
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
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
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
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称他是“
昆虫学的荷马”。
进化论之父达尔文赞美他是“无
与伦比的观察家”。
《昆虫的故事
》 《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
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
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
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
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
昆虫的史诗”。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
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
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
界,《蝉》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选
了文章中的两部分。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
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
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他的故居和
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法布尔有一句名言:“学习这件
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
你自己有没有觉悟。”这话是他成功
的秘诀,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习性。一天,
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
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
他爬上果树观察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
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
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蛐蛐的
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
妇早上下地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仍看他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
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时间,就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邪了!其
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蛐蛐。
文体常识
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但
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的表达
方式,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
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
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语言生动活
泼,具有文学性。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
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
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干燥( ) 储( )藏 隧( )道 臃( )肿
罅( )隙 轧( )扁 拯( )救 扒掘( )孵
化( ) 镐( ) 喧嚣( ) 蚋( )
跳蚤 ( ) 媲美( ) 附着( ) 车辙( )
蜕皮( ) 暴晒( ) 纤弱( ) 纤夫( )
字词疏通
zào chǔ suì yōng
xià yà zhěng jué
fū gǎo xuān xiāo
zǎo pì fù zhuó
ruì
zhé
tuì shài xiān qiàn
干燥:
隧道:
抵御:
无动于衷:
转瞬即逝:
不怀好意: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抵挡;抵抗。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
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一部分第二层(2-11):
第一部分第一层(1):
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一层(12-24):
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二层(25、26):
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整体感知
蝉的
地穴
蝉的
卵
精读文本 第一部分第一层(1)
1.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说明下文的观
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说明文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说明文开头句(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或交代说明对象;
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如果是通过事例引出说明对象,那就还
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第一部分第二层(2-11段)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
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
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
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
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
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
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
鲜明的印象。
4.第10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
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
”“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
出来。
第二部分第一层(12-24段)
5.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
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
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和严密性。
第二部分第二层(25、26段)
6.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
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
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
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
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7.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
语言总结了蝉的一生。
合作探究
文章的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
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
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
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
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
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
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蝉
蝉的卵
蝉的地穴
幼虫入地
出穴成长
成虫产卵
地穴出口
洞口(2~3)
建穴(4)
伺机出穴(5~7)
出穴(8)
脱皮(9~10)
飞离树枝(11)
天敌破坏
(14~17)
孵化(18~20)
产卵(12~13)
落地(21~23)
挖穴隐藏(24)
幼虫
成虫
卵
幼虫
逻
辑
顺
序
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
地描写了蝉的习性,让读者对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性格特
点,写出了蝉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3.生动形象的语言。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
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
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三是
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
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接着,它表演一种奇
怪的体操”。
拓展延伸
关于描写蝉的诗句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