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 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语言。 3.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及其 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 鄂 ( ) 豫( ) 绥靖( ) 泄气( ) 阻遏( )( ) 荻港(港( )) 获得(得( )) 溃退(退( )) 歼灭(灭( )) 锐不可锐不可当(( ):): 要要塞(( )) 上当( ) 阻塞(阻塞( )) 星宿(星宿( )) 堵塞(堵塞( )) 宿舍(宿舍( )) 塞子(塞子( )) 住一宿住一宿 (( )) sàisài sèsè sèsè sāisāi dídí huòhuò kuìkuì jijiāānn ddāāngng 不可抵挡不可抵挡 è yù suí zǔ è xiè dàng xiù sù xiǔ 风餐露宿 字词辨析 课文朗读 • 听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 请同学们朗读,结合新闻 文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精读文本 1.标题: 简洁、概括简洁、概括 。其中。其中 ““百万百万”“”“横渡横渡”” 二词气势二词气势 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 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 交代了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共同社(日本)  电头的作用: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一、把握消息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 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渡江作战兵力:多 从渡江人 数、战线、 渡江区域 三个方面 总领全文。 简述渡江 战役胜利 成功。 3.导语及其作用。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 地点的句子内,语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 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 答: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大军 渡江情况的顺序相吻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为什么不改 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 4.4.主体:主体: 叙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层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二层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 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 找出主体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 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 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20日夜起-----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1000余华里的战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二、理清消息六要素 三、语言精析 •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 线,渡至(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共) 渡过三十万人。……至发电时止(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 分之二,余部(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 (画线词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 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 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即已”一词强调时间短,突出中路军进军的神速,说明作战顺利。用“共” 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 “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 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分析画线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 , 对“要塞”用“控制” 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用 “封锁” ,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 ,说 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突出我 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四、疑难解答 •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 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 避免了重复雷同。 1.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新华社在此前已 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 细报道,此处简略交 代即可转入下文。 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 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 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 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它所遇抵抗“较为顽 强”,胜利来之不易,故 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 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 详尽地写了战果。 简 略 稍 详 最 详 渡江区域 地点 时间 战况 2.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九江—安庆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2/3 芜湖—江阴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大部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 万) ( 30 万) ( 35 万) 3.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1)(1)时间上的衔接: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2)(2)渡江部队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3)(3)内容上的衔接:内容上的衔接: 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 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报道各路军战况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详 写东路军,略写中路军。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例如,“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对汤恩伯“认为南 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构成强烈讽刺。 2.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 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既交代 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又深化了报道的 主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其余部分 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叙述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对事件的高度概括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标题标题标题 导语导语导语 主体主体主体主体 导语 文章结构   一、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 怎样读这则新闻?   二、当当歌唱家   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用什么歌曲来赞美这些英勇的将 士们?   三、当当军事家   如果你来当军事家,请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 已占领的地方用地图的形式用彩色标注。   (可画在课本上) 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则消息后,你有哪些感想?请小组内交流。 2.课后浏览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加深对消息结构的掌握。 3.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发生的事件,并向报 社投稿。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