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别 云 间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理解
诗歌的大意。
2.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
处。
3.领会本诗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
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现
在上海松江)人。明末少年抗清
英雄,著名诗人。其父夏允彝,
其师陈子龙,均是文名卓著、讲
求气节的民族英雄。其九岁善词
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夏完淳被清廷捕获,洪承畴想软
化他,夏坚贞不从, 还把洪奚落
一番,便从容就义,年仅十七岁。
夏允彝 夏完淳像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
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7年(永历元年
/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
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
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拒不投降。在南京狱中,
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
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
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
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
气节,终不屈而死。本诗亦在被清廷逮捕解往南京前
临别松江时所作。整体感知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
南冠(guàn):被囚禁的人。
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
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
继者的队伍。细节感知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译文:过了三年漂泊在外的生活,今天又成了
清兵的囚徒。
作者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
沉痛、愤懑之情。细节感知
颔联: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颔联: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译文:为山河破碎而流下的眼泪无尽地流
着,谁还能说天地广袤无边呢?
作者在此抒发了英雄失路之悲。细节感知
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译文:已经知道去黄泉的路很近了,要永
远告别故乡真是难舍难分。
作者在此已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
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
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细节感知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自己死后成了鬼魂,也要回来从空
中看看后继者们打着抗清的旗帜收复河山。
这里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
不止的决心。文章详解
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是如何抓住这个字
进行抒情述怀的?
• 全诗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 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
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
被捕囚犯而别的。
• 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
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
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兵抗清了,因而面对
破碎的河山流不尽的是自己伤心之泪。文章详解
• 颈联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
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
队伍,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
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
令人依恋忧虑。
• 尾联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
乡,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 拓展学习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诗都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
毫不犹豫的选择。表现了慷慨激昂的
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
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两诗共同点:两诗共同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