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东濒大海,南抵汉水, 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5 八公山 6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 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 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 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 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 得当。 7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8 目标导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问题思考: 北魏是何时建立的?又是何时统一北方的 ?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10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 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原因: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 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 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 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 11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五岁继 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 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 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12 问题思考: 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措 施 意 义 迁 都 汉 化 措 施 迁都洛阳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联姻; 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法律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 文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呢? 迁都 15 孝帝 迁都 洛阳 原 因 影 响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 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 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 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16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zhe 目标导学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7 少数民族贵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 18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 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 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 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 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 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 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21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 现、评价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评价: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 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 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表现: ①经济;②政治;③文化。 (3)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 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 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 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 随堂训练 1.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 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 期。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