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观沧海
教材版本:2016版
学 科:中学语文
年 级:七年级上册
单位名称: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
后新秋九年制学校
主讲教师:刘晓庆猜一 猜:
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
他是中的重要人物,三分
天下有其一,他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臣,这个人是谁?观沧海 曹操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初步
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曹操,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字孟德,沛国谯
县(今安徽亳市)人。
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
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
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风格慷慨悲凉。与其子
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 公元公元207207年,曹操年,曹操
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
山。他跃马扬鞭,登山山。他跃马扬鞭,登山
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
大海,触景生情,写下大海,触景生情,写下
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观沧海 曹操统领全篇
jié
山名,在今河北省
昌黎县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连词,来
向东登临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登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高。 峙:挺立。
多么
dàn Sǒng zhì
海水水波荡漾,山岛高高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百草生长的非常繁茂
聚集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sè
洪:大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好像星
汉
灿
烂,
若
出
其
里。
星汉:银河
其:代词,指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庆幸
至:极点
庆幸得很,好极了。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观沧海 曹操整体感知:
1、理解了诗句的大意,现在我
们讨论一下,曹操凯旋而归登临碣石
山,面对苍茫的大海,看到了那些景
物,又想到了什么?这些景物给诗人
带来了那些触动?
2.全诗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1、想一想:曹操凯旋而归登临
碣石山,面对苍茫的大海,看到了哪
些景物,又想到了什么?这些景物给
诗人带来了那些触动?
山岛、树木、百草、海水、秋风、洪波、
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山岛的繁茂—— 激发昂扬斗志
海水动荡------ 稳定时局,增添力量
沧海吞吐日月---- 拓展诗人情怀,坚定统一大志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各写了什么?
一层(1-2):交代观海地点
二层(3-12):描写大海景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
与诗的内容无关。与诗的内容无关。研读探究
一、思考: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
几句?
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
写实景一共六句
3、4句总写全景--海水(动)、山岛(静)
5、6句写草木繁茂(静)紧扣“山岛竦峙
” 7、8句写海水景象(动)照应“水何澹澹
”(总起分说,相互照应;动静结合)研讨探究
2、启发: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
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
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生描绘景象)
教师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到,
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
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鸟桓,回师中原,这正是
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
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着出其
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师小结
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虽然
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
“志”来统帅的。若没有统一天下这样
的抱负,没有这样旷达的胸襟,他怎么
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这种方
法就是借景抒情,把情寄予在景物上,
景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同学们可
以向曹操学习这种方法,尝试用在我们
的写作中。巩固理解
六:理解背诵
小比赛,看谁背诵的最快?
七:拓展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找一些曹操的其他诗歌
读一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