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贾 生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背景(一)
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
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
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
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
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安,
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感内疚,
直至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
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
赋》、《鵩鸟赋》最著名。
背景(二)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
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上因感
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
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
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史记·屈贾列传》
初读
1、注意音调与节奏;
2、思考:前三句如何写文帝和贾生?
分别突出两个人什么形象特点?
细读,了解细节描写
文帝
贾生
求
访
前席
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才调
无伦
才华高超,议论风发,
神采照人
概括细节描写
“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知膝之前于席”
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
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人
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
诗的绝招。
“宣室夜对”是君臣遇合之盛事,
为什么说“可怜”呢?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他不询问民生却
是穷究鬼神。
翻 译
揭开谜底——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
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
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
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辞锋极犀利,
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可怜”,即可惜, 隐含冷峻的嘲讽。用在
孝文帝“夜半虚前席”之前,不由得我们
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产生了
怀疑。“可怜”、“虚”,诗人用咏叹
之笔轻轻拨转,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
悬念,使诗作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
说说这首诗在章法上有何特点?
欲抑先扬
《贾生》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
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
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
得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
得重”。
拓展:进一步理解“欲抑先扬”
手法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
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
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
翠楼”,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
”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
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1、托古讽今,讽刺晚唐统治者。 晚唐
许多皇帝大都亲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
长生不老,而不问百姓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的统治者。
2、怜贾谊正是自怜,抒发怀才不遇的深
沉感慨。
小结
主旨: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
怜。
表达手法:细节描写
借古讽今
欲抑先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