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短文两篇》(爱莲说)
初一年级 语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西洲曲》 走近作者
●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
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晚年在庐山莲
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在此
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官衙东侧挖池种莲,名
曰“爱莲池”,把住的地方取名为“爱莲堂”。 解题● 爱莲说 了解文体知识
●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
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 水陆 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
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 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 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 予 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
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
闻。莲 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 读出韵律 品味音韵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 读出韵律 品味音韵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 读出韵律 品味音韵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 读出韵律 品味音韵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读 体会句式 读出变化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读 体会句式 读出变化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读 体会句式 读出变化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读 体会句式 读出变化三读 体会句式 读出变化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形式多样
●和谐生动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隹 濯,洗。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体态香气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香气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四读 感受形象 想象画面眼中的莲 眼中的莲 心中的莲请找出文中概括莲在作者心中整体形象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读 读懂作者 感悟情感 作者认为莲身上有哪些君子特征?
五读 读懂作者 感悟情感出
淤
泥
而
不
染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
亭
净
植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莲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 君子
洁身自好 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独立高洁
仪态端庄 令人敬重洁
身
自
好
不
显
媚
态
内
心
通
达
行
为
方
正
美
名
远
扬
独
立
高
洁 令
人
敬
重
君子知人论世
周敦颐任知州时,曾一度因工作过于劳累而病危。
他的好友赶来为他料理后事,却发现“钱不满百”。而
此时周敦颐已为官十余年,没想到竟如此贫困。可见,
周敦颐为官清廉自律,绝无贪腐,加之又常周济宗族亲
友,因此致贫。周敦颐为官三十余载,家无余财,可谓
两袖清风,熟悉他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知人论世
周敦颐在任期间,勇于任事,坚持原则。当时监狱
内有一重犯按律不该死罪,但上司王逵生性暴虐,坚持
要处以极刑。周敦颐据理力争,面对高压,毫不畏惧,
取出自己的委任状丢给王逵,说道:“用杀人的办法来
讨好人,我干不了!”王逵被他的凛然正气所震慑,不
仅依照法律秉公处理了该囚犯,并且向朝廷鼎力举荐了
周敦颐。 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
如光风霁月。
——黄庭坚君子的涵义演变《尚书》:第一次将“君子”连用。
西周至春秋:贵族和统治阶级。
春秋至战国:有德者和有位者。
秦汉之后:尽善尽美的典范。孔子眼中的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胸襟开阔 光明磊落孔子眼中的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懂得的是义理,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讲求道义 不慕私利孔子眼中的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困厄时仍能坚守正道,小人困厄就要胡
作非为了。
坚持操守 不改初心孔子眼中的君子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学而》
译文: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举止庄重 沉稳自持 孔子眼中的君子
胸襟开阔 光明磊落
讲求道义 不慕私利
坚持操守 不改初心
举止庄重 沉稳自持 本文意在写莲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文化
洁身自爱
独善其身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文化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买花》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文化
热衷名利
追求富贵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莲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菊 花之隐逸者
衬托
花之君子者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文中:菊——牡丹——莲
文末:菊——莲——牡丹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最后三句话的顺序应该怎样理解?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惋惜之情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白居易《牡丹芳》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讽刺之意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宋王朝拥有一个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大批
官员,自下而上追名逐利,贪竞成风,不择手段。
“官员们‘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
——范文澜《中国通史》 周敦颐生活在北宋中叶,当时统治阶级内部
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激烈斗争,吏治日渐腐败。
周敦颐在他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一直担任地
方官职,尽管位卑职小,却始终秉持君子人格,
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否定式”表达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陶渊明 周敦颐
尚隐逸 慕君子 贪富贵
众人
惋惜 感叹 讽刺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叙
一问
一叹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读 品文悟叹 领会深意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同学们应该
如何看待作者所说莲花般“君子精神”?
培养高洁情操
传承君子之风● 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 再读,读出韵律,品味音韵。
● 三读,体会句式,读出变化。
● 四读,感受形象,想象画面。
● 五读,读懂作者,感悟情感。
● 六读,品文悟叹,领会深意。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课堂小结
● 《爱莲说》全文 119 字,虽篇幅短小,但
结构严谨,议论精辟隽永,且语言简洁优美,
是一篇千年传诵的名文。课堂小结
● 洁身自好 豁达正直
作者课堂小结
● 诵读悟情 反复诵读
品悟情感
方法课堂小结
● 衬托明志 对比衬托
言明志向
方法课堂小结
● 洁身自好 豁达正直
作者
方法 诵读悟情 衬托明志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仿照文中借助莲花的特性寄寓
精神追求的写法,选择某花或某物,写一篇
“说”。《短文两篇》(2)
初一年级 语文课堂小贴士
各擅胜场
占有
形容技艺精湛,各有所长。
●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
过比较了解到世界上的一切。
● ——乌申斯基 品“各擅胜场”
之妙1 语言风格 品“各擅胜场”
之妙
●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说两篇文章在语言
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骈句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以骈句为主
句式整齐
节奏分明
音韵和谐
《陋室铭》
语言风格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以散句为主
长短相间
错落有致
富于变化
《爱莲说》
语言风格 以骈句为主
长短相间
错落有致
富于变化
以散句为主
句式整齐
节奏分明
音韵和谐
《陋室铭》 《爱莲说》
语言风格2
1 语言风格
写作手法 品“各擅胜场”
之妙
●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说两篇文章在写作
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
深,
有
龙
则
灵。
山 水 陋室
名
龙仙
灵
作者
德馨
类比诸葛亮 扬 雄
诸葛庐 子云亭
作者
陋室
类比
《陋室铭》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菊”文化
《爱莲说》
洁身自爱
独善其身
“莲”文化
“牡丹”文化 热衷名利
追求富贵
独立高洁
正直坚守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惋惜
●上层争权夺利、日渐腐败。
时代背景
缺少高洁隐士、正人君子。
崇尚追求富贵、追名逐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惋惜
感叹
讽刺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不可亵玩焉。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比衬托类比言说追求
衬托表明志向
《陋室铭》 《爱莲说》
写作手法2
1 语言风格
写作手法
33 描写方式 品“各擅胜场”
之妙
●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说两篇文章在描写
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之景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幽雅陋室之景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幽雅
陋室之人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儒雅陋室之景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幽雅
陋室之人
陋室之事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
阅金经
儒雅
高雅白描
绘画 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
不加修饰与渲染烘托
文学 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渲染
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 不显媚态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 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 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独立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 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独立高洁
仪态端庄 令人敬重多角度描绘渲染
具体化展开赞美
拟人化细腻描写
《爱莲说》
不尚修饰
简洁直接
《陋室铭》 《爱莲说》
描写方式
浓墨重彩
精雕细琢2
1 语言风格
写作手法
3 描写方式
4 作者情志 品“各擅胜场”
之妙
● 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说说两篇文章在作者
情志上有什么不同。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安贫乐道 困境中乐观豁达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陶渊明 周敦颐
尚隐逸
众人
惋惜陶渊明 周敦颐
尚隐逸 慕君子
众人
惋惜 感叹陶渊明 周敦颐
尚隐逸 慕君子 贪富贵
众人
惋惜 感叹 讽刺
洁身自好,污浊中正直坚守 安贫乐道
困境中依然乐观
《陋室铭》 《爱莲说》
作者情志
洁身自好
污浊中正直坚守语言风格 写作手法
描写方式 作者情志
品“各擅胜场”之妙 悟“异曲同工”
之巧《陋室铭》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
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爱莲说》
通过对莲花品格的赞美,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和对追名逐利的鄙视。《陋室铭》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
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爱莲说》
通过对莲花品格的赞美,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和对追名逐利的鄙视。
客观事物 志向和情操 悟“异曲同工”
之巧
● 请同学们说说托物言志这种手法的表达
效果。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
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
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
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说自己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托物言志表达效果
表达巧妙
含蓄隽永
“言在此而意在彼” 悟“异曲同工”
之巧
● 到底是怎样的君子人格让刘禹锡安居陋室,
让周敦颐独守高洁?● 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
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住呢?”孔子说:“那里
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陋室铭》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铭》●
●南阳诸葛庐
● 诸葛,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
庐,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
● 子云,即扬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子云
亭,指扬雄在西蜀的屋舍。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德馨”
不陋《陋室铭》君子人格
安贫乐道的情趣
高洁傲岸的节操洁
身
自
好
不
显
媚
态
内
心
通
达
行
为
方
正
美
名
远
扬
独
立
高
洁 令
人
敬
重
君子
《爱莲说》《爱莲说》君子人格
洁身自好
高洁傲岸君子人格的其他内涵
正己之风 正人之风
树立标杆
净化环境
严格自律
坚守信念同学们应该如何看待两篇文章里的“君子人格”?
汲取精神力量
培养高洁情操
了解嘉言懿德
传承君子之风
修身正己 品“各擅胜场”之妙
悟“异曲同工”之巧
《陋室铭》
《爱莲说》课堂小结
●比较阅读● 多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
写作手法
描写方式
作者情志
课堂小结
比较阅读课堂小结
比较阅读
● 寻异求同 品味不同
提炼共性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
不同时期同一风格● 多角度鉴赏
● 寻异求同
课堂小结
比较阅读课后作业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比较唐代诗人齐己
和张谓写的同题诗《早梅》表达的情感有何
不同。早梅
齐己版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张谓版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