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下册
14 驿路梨花
瑶族 哈尼族
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民族呢
?
背景链接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
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
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
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
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
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
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
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
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
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
字词学习
驿路( ) 陡峭(
)
花瓣( ) 简陋(
)
撵走( ) 麂子(
)
恍惚( ) 修葺(
)
yì dǒu
bàn lòu
niǎn jǐ
huǎnɡ hū qì
恍惚: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
香气四溢:溢,水满外流;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
向四面飘散。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
听课文朗读,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2
3
4
5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 前一天晚上
3 梨花妹妹 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十多年前
5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
—出嫁前
全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顺叙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插叙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茅屋
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
节应该如何安排?
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
茅屋的主人是谁
见梨树,
猜有人家
见小屋猜
主人
瑶族老人
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梨花
初误会
再误会
解误会
回环往复
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梨花
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
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
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
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
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实写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
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
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
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
物梨花相映生辉。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
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
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双关
梨花一种花 梨花姑娘
雷锋精神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
主旨归纳
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
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
热情帮助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
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
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神面貌。
结构梳理
驿路梨花
发现小屋
梨花
小屋
解除饥饿疲劳
周到
细心 雷锋精神
高尚品德老人诉说 梨花
小屋来历 解放军
热情赞美 以花喻人
拓展延伸
有关梨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