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阿芙乐尔阿芙乐尔””号巡洋号巡洋
舰舰
列列
宁宁
指指
挥挥
起起
义义
工工
兵兵
攻攻
打打
冬冬
宫宫
列
宁
斯
大
林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新
经
济
政
策
斯
大
林
模
式
改
革 解体
1991.12.2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
1917.11.7
第20课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
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
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
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
怎样的形势?
⑴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⑵ ¾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⑶经济凋敝,物资奇缺。
列宁的探索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
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
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
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
么? “非常措施”有哪些?
★ “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
三
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
军,战胜敌人。
★ 措施: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实物配给制
有什么特点?
“战时”、
“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
• 材料1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
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
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材料4:“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
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2: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
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评价
(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
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
质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
(2)局限: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
利益;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
材料1:“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
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
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
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 。
材料2: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
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
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
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
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
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
(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
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
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材料3: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
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
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
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结合材料思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面临什
么新的困难和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参考图示)
新经济政策
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
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
议。
(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意义
农业
政策
工业
政策
贸易
政策
分配
制度
余粮收集
制
全面推行工
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
贸易
实行配给
制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
配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
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
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实物配给制
部门部门
农业农业
工业工业
流通流通
分配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内容及特点
史料分析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
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
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
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什么?
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 100 13.8 75.5 108.1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
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
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
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1913
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1913
年
农业总产值
(%) 100 67 112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粮食(万吨) 7.650 4.519 7.247 94.7
牛(万头) 6.06
0 5.250 6.210 102.5
猪(万头) 2.09
0 1.750 2.180 104.3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影响:
(2)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
济迅速恢复(1925年)巩固了工农联盟,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
(1)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
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
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
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
?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结果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
革的认识。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
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
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
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
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苏联在经
济上面临着何种任务?应该如何做?
提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
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
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苏联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
加盟共和国:
(1924年) (2)列宁逝世
(3)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
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还极其落后。
《大地的船长》 叶赛宁
他是舵手, 也是船长。 跟他在一起, 飓风也不可怕。 因为
来自全国各地所有的党员 ,整个的党,都是他的水手。 ---
那时,将不是我, 而是另一种命运的诗人, 在你们中间,
用另外一种新的语言, 向你们朗诵赞美斗争的诗篇。
他会说: “只有那一个航海家, 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
终于为世界发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
3.表现:
⑴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
业提供资金。
⑶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⑵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
到集体农庄里(1937)
2.定义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斯大林模式
名 称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28 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
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材料材料1 1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
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
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3: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
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
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
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原历史教科书
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
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
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
实现国家工业化;(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增
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
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
的惟一模式。
结论: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制、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两党内阁制、两党
制。制。
政治政治
制度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经济
体制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农业
制度制度
农、轻、重协调发展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工业
工业化工业化
道路道路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有制所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西方模式(英)
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
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5.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言之有理即可)
1、(2003.上海.15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
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
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巩固提升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
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
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
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
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
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
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6、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
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7、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
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
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
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
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
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
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9、(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Ⅱ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
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
措是(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B
C
10、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这
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
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这种体
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D
11、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
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
模式”创建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1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C、 “三五”计划完成后
D、“四五”计划完成后
13.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
之处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14.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
的产物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2007年高考)【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
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
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
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
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
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
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
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
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经济体制。(6分)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加强农业管理……。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
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
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
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
材料材料11::””目前集体农庄运目前集体农庄运
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
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
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
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大转变的一年
》》((19291929年年1111月)月)
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
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
可能带有什么问题?可能带有什么问题?
苏联改变农业政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
加快集体化进程;加快集体化进程;
存在压力,有农民存在压力,有农民
的非自愿行为;的非自愿行为;
材料材料2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1929年年77月到月到19301930年年77
月,牛减少了月,牛减少了32%32%,马减少了,马减少了13%13%,猪减少了,猪减少了33%33%,羊减少,羊减少
了了26%26%。。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1932年底,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62%;
1937年底,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超过90%,集体农庄
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几乎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100%
((11)有强迫农民加入集)有强迫农民加入集
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
民的不满与抵制;民的不满与抵制;
((22)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严重挫伤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
业长久发展;业长久发展;
材料一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在资本主
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轻工业同重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轻工业同重
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
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
象。象。…………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
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
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请回答:请回答:
((1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
什么?举例证明你的观点.什么?举例证明你的观点.
((22)苏联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种)苏联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种
途径有何必要性?途径有何必要性?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
工业。工业。
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
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
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
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
备。备。
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途径。工业的途径。
因为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因为苏联处在帝国主义
的包围之中,首先发展的包围之中,首先发展
重工业可以更有效地保重工业可以更有效地保
卫苏维埃政权。卫苏维埃政权。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
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
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
吉尔
请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斯大林模式
?
提示: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运用辨证的观点,
分清主次,要看到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
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快速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
工业化宣传画
(
当
时
欧
洲
最
大
的
水
电
站
)
苏
联
第
聂
伯
水
电
站
明斯克拖拉机厂
快速实现工业化
二战胜利的基石
快速发展的重工业为建立
强大的国防,为即将到来的
卫国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万吨)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1932年,
一五计划提前
九个月完成,
在四年零三个
月的时间里,
苏联建成1500
多个大企业。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仅次于美国。
——神奇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28 1937
工业生产总值 5 2
机器制造业 4 2
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
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
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
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怪现象”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1913年年
全俄为全俄为540.2540.2公斤,公斤,19401940年才达年才达429.7429.7公斤,公斤,19551955年也才为年也才为524524公公
斤;肉类统计斤;肉类统计19131913年为年为31.431.4公斤,公斤,19401940年为年为24.224.2公斤,公斤,19551955年年
为为31.831.8公斤。公斤。
光芒的背后
突出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
重比例失调,生活物资供应匮乏,人
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无法体现。
比例失调的“恶果
”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
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
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
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而皮鞋产量仅
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
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白白 俄俄 罗罗 斯斯
乌乌
克克
兰兰
俄俄 罗罗 斯斯
南南 高高 加加 索索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
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
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
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
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
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
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
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
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理由:老路时间长,资金积累要经历一个过程;
增强国防力量,优先重工业 防御
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保卫国家。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
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
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1、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
可能带有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集体化);
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
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
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
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功
绩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端
高度集权;对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
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
停滞不前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
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
的惟一模式。
结
论
政治: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
度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
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
制成分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
一党制、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内
阁制、两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
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用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
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
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
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
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引自2006年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
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
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引自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时事关注
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1、形成原因:
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制约;
③再加上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形成过程:
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业:搞集体农庄,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最终形成了高度集权,以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的斯大林
模式。
由此可见,苏联在二三十年代的发展道
路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这一斯大林模式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是苏
联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如果我们要总结出这一模式形成的如果我们要总结出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的话,的话,
请问该如何总结?为什么?请问该如何总结?为什么?
结论:这是由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
平所决定的。
1922年年底,各族人
民在自愿和平等基础
上,成立了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
有15个加盟
共和国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从工业化开始的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1926年到战前的年到战前的1940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
度度21.9%21.9%,轻工业只有,轻工业只有14.1%14.1%,农业则为,农业则为1.5%1.5%。。
项目
年份
农业总
产值%
种植
业%
畜牧业% 粮食(万
吨)
牛(万
头)
1913 100 100 100 7650 6060
1920 67 64 72 4519 5250
1925 112 107 121 7247 6210
课堂小结
“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的
艰
难
探
索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 俄国: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
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
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