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主题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单元概览 1991 年 1917 年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改革 以及挫折 线索梳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 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 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 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 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 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 重伤。 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 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 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 面包。 材料三: 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 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  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 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 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  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 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 莫斯科发动进攻;  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 生产:普遍义务劳动制 分配: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深度思考: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一场追随“理想”的实验? 2.理想实验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 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 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 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 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后来, 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 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普遍义务劳动制 强制劳动 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无私奉献 按劳分配 共产制 追 随 “理 想” 的 实 验 追随“ 理想”的 实验为什 么会起火 ?起火的 后果有多 严重? 4.实验起火 自主探究 1917--1920年间粮食征购数量统计 时 间 征购量(普特) 1917——1918 7340万 1918——1919 10790万 1919——1920 21250万 1919年,俄国一普特(合16.38公斤)粮食 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普拉 东诺夫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农民 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 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 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 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 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请思考:农民的这些言论说明了什么问 题? ●评价: 消极: 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 全国人力、财力、物力,粉碎了国内外 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 积极: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严重地损害了农 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 发了1921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 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 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 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 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 本主义上去……” ──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起火后列宁的反思 1.一个勇敢的调整 2.付出就有回报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作用 农业 政策 工业 政策 商业 政策 分配 制度 余粮收 集制 全面推行工 业国有化 取消自 由贸易 实行配 给制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解除中小企业 国有化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 配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 了政府和农民间的矛盾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促进了商品流通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 极性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的内容相比有何重大变化?变化 的实质是什么? 1.一个勇敢的调整 比较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部门部门 农业农业 工业工业 流通流通 分配分配 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实物配给制 国进民退 国退民进 一 个 勇 敢 的 调 整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公有为主,多种所有制 并存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实物配给制 部门 农业 工业 流通 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 济命脉的前提(公有制为主体)下,允 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 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市场、商品和货币 关系) 来建设社会主义。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②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西方经济学家预测,苏俄要恢复经济 需要15-20年,而结果1926年就恢复了,只 用了短短5年。有人说俄国曾经是一个被打 得半死的人,现在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行走 了! 新经济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回报”? 2.付出就有回报 讨论分析 1925年俄国的粮食和工业生产 列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就像一个被打 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13 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1913 年 农业总产值 (%) 100 67 112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粮食(万吨) 7.650 4.519 7.247 94.7 牛(万头) 6.06 0 5.250 6.210 102.5 猪(万头) 2.09 0 1.750 2.180 104.3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 农业生产情况 ①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 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苏 维埃政权。 ②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经济文化相 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 成功探索,实践证明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 大发展。 评价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明确指出:“计划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人民叫好的新经济政策为何没能实行 更久一些? 独立思考 杰尔诺沃村“伊里奇之灯 ” “在我们的家里装上了这么美 妙的灯,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政权都 没有替我们做到的。看那灯光闪烁 起来,照亮我们的农舍。心里是如 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声喊叫: 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 1924年的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 围之中,孤立无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 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 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 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 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 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 完成。苏联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内部技术落后、 资金短缺,外部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威胁,而且根本 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思考:怎样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态? 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 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 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 法是没有的。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 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 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思考:为什么当时的苏联必须要高速发展?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 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 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 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 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 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 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 经济体制。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 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 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 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这个名字足以震撼世界,有人说他是个残暴凶 狠的魔鬼,有人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有人说他 是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也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扭 转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他是英勇无畏的,又是冷酷无 情的”,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 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 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 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 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 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还 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特定的历史 条件”是指什 么历史环境 经济上: 所有制:单一公有制 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农业:集体农庄 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 全靠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 排斥市场调节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 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 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 路程。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 ”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 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 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 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 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 居苏联。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 生产了四万辆, 大战后期苏联的坦克年生产能力 达到惊人的5万辆,为战胜法西斯提供了坚实的军 事基础 T-34 型坦 克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 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19371937年比年比19281928年的增年的增 长率长率 农业产值农业产值 8.1% 轻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 550% 1949年,当苏 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成为世 界第二核大国, 而全国平均每人 不到一双皮鞋。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 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 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 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怪现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重大改善; 不利于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 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弊端: 经济发展不均衡,农轻重比例失调; 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 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历史反思历史反思 ((1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力的发展。 ((2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 协调发展。协调发展。 ((3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政策 内容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1918-1921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 策 1921-1928 农业 粮食税 工业 取消部分中小企业国有 商业 恢复流通、自由买卖 分配 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 式 农业 农业集体化 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结论: 重点归纳: 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都重视计划在经济发展中作用。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直接过渡 借助市场 计划经济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