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传
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
强对经济的干预:德意日等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而美国
则开始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
府政策的调整,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新
经济出现。
第1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考点一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①生产和销售 ②股票投机 ③华尔街 ④股价暴跌 ⑤工厂倒
闭 ⑥生产下降 ⑦失业剧增 ⑧涉及范围特别广 ⑨持续时
间特别长 ⑩破坏性特别大 11关税 12货币贬值 13法西斯
主义
☆高考资源库☆
原因:美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复苏慢,失业率居高不
下;国会中期选举的压力。
措施:贸易保护主义。
影响:既影响了美国就业和经济复苏;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
稳定发展。
应对措施:加强各国经济的合作,而不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①自由放任 ②罗斯福 ③金本位制 ④证券业 ⑤农业调整署
⑥行政手段 ⑦全国工业复兴法 ⑧企业关系 ⑨劳资关系
⑩以工代赈 11全面干预 12局部调整 13法西斯 14国家干
预经济
☆高考资源库☆
领域:金融领域。
措施: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
券业。
结果: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差别:在国家干预的力度上有所不同。
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减退。
重难点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
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
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
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
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 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
(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
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
(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
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
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
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
点。
3.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
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2)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
功的经验分不开。
(3)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
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4. 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倾向,你是怎样看
待这个问题的?
(1)从目的上看,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克服美国的经济危
机,挽救资本主义。
(2)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
一次政策性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
国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发展
的需要。
(3)从性质上看,新政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从作用上看,它恢复发展了经济,缓和了美国的社
会矛盾,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并不具有社会主义的倾向和性质。
5. 为什么说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
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在于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市
场价格规律来调配社会资源,必然存在盲目性。生产与销售之
间一定出现矛盾,即周期性出现产品过剩,然后爆发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政府干预经济,即放弃自由市场制
度,由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预市场,以调节生产与销售间的
矛盾,最大限度减少产品的过剩从而把危机的破坏力降低。他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
解决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政府只能宏观调节经
济,而不可能干涉私有企业的运作。因此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
依然会周期性出现产品过剩现象即爆发经济危机。只要存在生
产资料私有,就必定会有经济危机。
☆误区警示☆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
盾——资本主义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
的矛盾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矛盾不可能从
根本上改变,因此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消除。
2. 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说
完全放弃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
3. 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
有改变私有制。
4. 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专政和美国罗斯福新
政等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探究题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创新题)(2010·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游行示威的汽车工人们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
的方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
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材料三 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显出其不
利地位。它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
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德、日继意大利之后于30
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面临的状况,并分析这种
状况出现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二者之间存在怎
样的关系?(2分)
(3)就当时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会更好些
?(6分)
【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美国和世界的
重要影响。在分析时注意把图文资料和基础史实结合起来。
【答案】(1)状况: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
发,纽约股市崩溃,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
产、人们绝望。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资
本主义民主政治摇摇欲坠。(2分)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2
分)
(2)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出现了
法西斯势力上台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势头。(2分)关系:因果
关系。(2分)
(3)措施:因为经济危机具体来说是由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
的矛盾激化造成的,所以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还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市场。同时,还要减少贸易壁
垒,避免因争夺市场或殖民地而形成某些政治或经济集团,
给世界带来不安与恐怖。(6分)
二、罗斯福新政
(2010·烟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
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
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失业者的生活
失业者搭建的 职业介绍所前的求职者
材料三 蓝鹰标志图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罗斯福为解决材料二中所示的状
况采用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
(2)材料三所示图案主要是针对美国哪一方面而提出
的?(2分)为此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分)对世界经济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2分)
(4)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分)为
什么?(4分)
【解析】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设计问题,回答时要注意结
合所学知识。其中第(3)问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其内容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销售进行调节,即对生
产关系的调整。因此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答案】(1)经济思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特点:利用政
府力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分)
(2)方面:复兴工业。(2分)措施: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
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工作条件;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6分)
(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影响:资本主
义国家从此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
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分)
(4)否。(1分)原因:产生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而罗斯福新
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
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更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4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009·四川文综)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需要各国相互合作。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
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
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名师指津】本题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从题
干中提高关税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提高
关税,转嫁危机。故选B。
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考查更多地是从应
对危机的措施角度去命题,并且在当今世界经济
危机的情况下,命题者更是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
合,关注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
1. (2010·安庆模拟)下图是美国某一时期的一幅广
告画,其用意可以表达为( )
A. 拥有汽车享受生活
B. 远离战争追求和平
C. 汽车缩短了我们与灾难的距离
D. 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
A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汽车与人们美好的生活。
B项明显与图片信息相悖;在图片信息中无法解读出“
灾难”和“社会性质”问题,C、D两项不对。只有A项
与图片信息相关,反映出大危机前美国欣欣向荣的生活。
2. (2010·威海模拟)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
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A. 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 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 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 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B 【解析】1930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危机,
经济萧条,生产萎缩。
罗斯福新政
(2010·江苏单科)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
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名师指津】本题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政府之
所以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目的是为了提高
和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以稳定农业发展。
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考查是这几年高考命题的
热点。而以罗斯福新政时期具体的措施作为命
题的材料,考查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则是以后
命题的重要方向,应值得注意。在知识的掌握上
既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新政的目的和特点,
又要分类分方面掌握新政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目
的。
1. (2010·上海单科)如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
前后的( )
A.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 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 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 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C 【解析】结合坐标下的时间分析,可知应选C。
2. (2010·天津文综)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
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
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
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农业结构
C. 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A 【解析】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
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第2课时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初 ②凯恩斯主义 ③干预 ④黄金时期 ⑤滞
胀 ⑥混合经济
考点二 福利国家发展
①社会保障政策 ②社会服务开支 ③日渐完备 ④经济危机
⑤20世纪80年代
☆高考资源库☆
致力于建立福利社会。问题:应当注意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应尽快开征包括房产税、遗产税以及除房
产之外的财产税三个税种,同时加大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基
本福利的财政支出。教训和借鉴:既要加大社会福利发展,又
要避免“福利国家”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考点三 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①科学技术 ②社会生产力 ③经济竞争力 ④经济活动领
域 ⑤经济周期性波动 ⑥90年代 ⑦经济全球化 ⑧知
识经济 ⑨信息技术
☆高考资源库☆
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原因: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
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影响:以其新
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经
济竞争力的提高;可以拓展经济活动领域,扩大市场,改
善资源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重难点
1.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
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①政府通过
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②不断调整财政、税
收、金融政策;③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
化政策;④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
安定。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
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如: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
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2.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并流行
的?如何认识这一理论的作用?
(1)含义:凯恩斯主义是在凯恩斯的著作《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
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
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
持繁荣。
(2)奉行背景:①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
危机的直接产物。②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产物。
(3)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
脱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凯恩斯主义的反
危机理论并没有找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一个
消除危机的有效方法。
3.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
(1)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干预和
调节。
(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
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
(3)二战后初期,各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
(4)二战后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
和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5)二战中对工业部门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为战后国有
化奠定物质基础。
(6)私人垄断发展必然产生难以克服的矛盾,不得不接受
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4. 如何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作用?
(1)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
秩序。
(2)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负担过重。
(3)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引起中产阶级普遍不满,造成
科技人才外流。
(4)高福利高补贴助长惰性,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
会的劳动生产率。
5.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新变化: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②西方“福利国家”发展。③第三产业兴起。
④“新经济”出现。
原因:①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起作用的结果。②剩余价值和
竞争规律起作用的结果。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调整的结
果。④对内加紧剥削、对外掠夺扩张的结果。
☆误区警示☆
1. 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
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
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
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2. 不同的经济理论都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的,同一
经济理论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
探究题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制度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
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
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二 以下是反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图片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
化?(2分)
(2)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哪
些新变化?(2分)你怎样认识这些变化?(4分)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干预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
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第
(2)问,从材料来看,新变化是股票呈现分散化(资本社会化)趋
势和福利国家的出现。
【答案】(1)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政府是“守夜人”兼
二老板。(2分)
(2)新变化:股票呈现分散化(资本社会化)趋势和福利国家的出
现。(2分)
认识: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缓和
了社会矛盾,使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
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
的经济波动;但没有改变社会基本矛盾,“黄金时代”结束
后,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的“滞胀”现象。(4分)
二、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三产业的繁荣和“新经济”的出现,极大地推动
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第一产业 5.2 2 2 3 13.1
第二产业 24.9 38 38 40 46.2
第三产业 69.9 60 60 57 40.7
材料二 下图是北京进行的经济普查信息及比例图
从这次经济普查显示,全市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05.2
万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273.3万人,
占38.8%。其中研究生学历从业者中32.7%为女性,大学
本科学历的从业者中39.8%为女性。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其意义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显示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特点?(2分)
(3)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来看,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1)第三产业发展远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
(2分)其意义在于:①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
济竞争力的提高;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
源配置,缓和了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产生了质的
变化。(4分)
(2)特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一产业比重减少。
(2分)
(3)变化: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增加;从业人员的学历
水平增高。(2分)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现代经
济发展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要
求较高;知识与技术的发展减小了男女就业机会的差
距。(4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10·上海单科)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
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 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 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名师指津】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
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都进行了政策
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其实质是国家运用
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
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因此社会福利也是政府
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
把“福利国家”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合起来
考查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解和掌握,角度非
常好,既可以看到知识间的联系,又可以从本质上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对战后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掌握还要注意其阶段特征。
建设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加强
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1. (2010·潍坊模拟)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对
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
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
确理解应是( )
A. 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B. 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 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D. 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C 【解析】题干材料重点说明了福利政策的弊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政策有利于社会稳定,A错;
并不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福利都高,B错;福利政策
加强了社会消费,D错。
2. (2010·苏北模拟)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
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
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
主要目的在于( )
A. 刺激社会消费 B. 改善劳资关系
C. 缓和社会矛盾 D. 重塑政府形象
C 【解析】考查对福利政策目的的掌握。缓和社会
矛盾是其根本目的,福利政策是维护统治的一种手
段。
福利制度
(2009·广东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
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
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
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
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请回答: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
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
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
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
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
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
(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
同)(4分)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
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
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名师指津】第(1)问和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
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
没据。第(2)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
观点。
【答案】(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
担较重。(2分)
(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些国家高福利
高增长,有些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
(3)学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
反对的理由: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
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
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一、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
(2)历程:①产生: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不过当时很微弱,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起
重要作用。
②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30年代资本主义经
济大危机影响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因为许
多国家把它视为一种应付战争或危机的“临时”措施。
③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全面、持续的发展阶段。
④稳定: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
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3)作用: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
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能更大程度
地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
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
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
定时期内减轻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强,最终加深资本
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局部调
整及其原因
时间 内容 表现
第一次
调整
19世纪
中期
自由资本
主义盛行
特征:自由竞争
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第二次
调整
19世纪
晚期
向垄断资
本主义发展 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第三次
调整
20世纪
30年代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特征:①垄断资本与国家政
权相结合。②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
润。③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
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
的高度
三、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 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
义进行的大规模的实践。
2. 新的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
自由竞争的运行机制。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
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
阶级矛盾。
3. 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
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
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
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
前发展的新起点。
4.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
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
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5. 新的职能:罗斯福新政通过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
来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生
活的干预。当然,政府在转变职能的同时,也充分运用市场机
制,但这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四、全面认识“福利国家”
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
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
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
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
法。
历程:(1)出现:罗斯福新政时期,对福利政策第一次大
规模应用,福利国家出现雏形。
(2)发展:二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
进行政策调整,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3)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发展日渐完
备。
(4)受挫:20世纪70年代后,“福利国家”在一些国家受
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5)缩小: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减
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福利国家”规模缩小。
作用:(1)利: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
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
身。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是国
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
展日渐完备,到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这些福利政策的实
践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弊: 到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政府财
政不堪重负。此后,美、英、法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
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的规模。
【典型例题】 (2010·合肥模拟)民生问题一直是历代思想家
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
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
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啄
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
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
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
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
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
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
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
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
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
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
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
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
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
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五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
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
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
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
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
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
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
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
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
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措施。(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你如何
评价“定地价法”?(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4分)
(4)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应付严峻局势
时采取的共同措施。(5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
有益经验?(3分)
学生抽样 名师指津 大展身
手
在线点评:本题以“民生”这一社会热点
为主题,考查了古今中外的政权在民生问
题上不同的政策,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国
家的民生政策,从中吸取对我国构建和谐
社会的有益经验。题目问题涉及的时间跨
度虽然较大,但是难度并不大,所涉及的
知识点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熟悉的知识。
该生在具体的答案组织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是:答案不全,不到位。如第(1)问漏答
勿夺农时等,第(4)问漏答关注民生等,
这体现了阅读能力的欠缺。同时在答案组
织上容易泛泛而谈,不能结合具体史实答
出具体答案。如对第(5)问的解答就出现
大而空的现象。
方法指引: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
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解答
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回答,切忌漫
无边沿,泛泛而谈。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特
别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展身手
(1)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
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
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4分)
(2)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
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但反封建不彻底,
无法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分)
(3)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
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4分)
(4)共同措施: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
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
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分)
(5)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
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