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
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耕作工具
1.创制农具:传说神农氏创制了耒耜。
2.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3.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______农具,但数量很少;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青铜
铁农具 牛耕
耦犁
珠江流域
曲辕犁
4.铁犁牛耕: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________和______,并将其逐
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______,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
工具耧车。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__________。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
耕的深浅。
二、农作物品种
水稻 粟
西周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和______的国家。
2.______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三、耕作方法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
垄作法
代田法
3.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________。
4.西汉:赵过推行______。
5.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也采用耕
耙技术。
四、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
1.两汉以__________制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____________制,有些地方形成一
年三熟制。
五、水利灌溉
都江堰
白渠
翻车
筒车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兴建了________;汉朝有漕渠、
________、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改制了______用于灌溉;唐朝创制了
_____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六、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
商周
封建土地私有制
(1)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
(2)表现:______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1)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______________
确立。
(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条件: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4)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重;十分脆弱。
(5)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础模式。
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及其表现
1.变化历程:
(1)刀耕火种和耜耕反映了远古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但
相比之下,耜耕比刀耕火种有了一定进步。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懂得灌溉、施肥等生产
技术,但由于青铜农具昂贵,只有少量用于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且范围日益扩大,牛耕
出现并逐步推广;同时,施肥与灌溉技术也有了新发展。这些
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
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因为它把人这一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解
放出来,从事更重要的工作。
2.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渐趋成熟的表现:
(1)农具的改进:主要有汉代耧车的发明和犁壁的安装,隋
唐的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如垄作法、代田法等;适时耕种,注意施肥、
保墒和灌溉等;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等。
(3)耕作制度:汉朝时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
形成稳定的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等。
(4)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交流。
(5)水利工程的修建。
【针对练习】
1.(2011 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C. 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解析】选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后的影响,D 项表述错误。
二、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
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渐
普及。
(2)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3)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
(4)历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
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
济基础。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较强的稳
定性。
(4)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3.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生产
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
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别到了近代以后,越来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和
成长。
【针对练习】
2.(2011 年山东威海二模)《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
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
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
【解析】选 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天灾和
统治者过度剥削、压榨都能使其破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
弱性。
◆史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
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
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
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
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
犁)的出现。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
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
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
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
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
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主题思想
联系教材
问题探究
答案提示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
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耕作
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2.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
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
本较高。
材料二
明清时期农耕技术停滞不
前甚至出现退步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C.原始农业的出现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解析】选 C。从“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是原始农
业的出现。
2.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
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
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制造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解析】选 B。牛鼻穿环,说明牛已经被驯服牵引,因此
可证明早在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
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解析】选 D。精耕细作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
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
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
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
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
)
B.井田制的瓦解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选 A。小农经济是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单
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井田制的瓦
解是公田向私田转化;C、D 两项的意思与材料不符。
5.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
棉袄。”这句俗语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解析】选 C。以“薄地”为宝,说明以土地为本的观念,
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
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墨子》
材料二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 亿亩,明代增加到8.5
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 亿~12 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
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
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请回答:
(1)据第一段材料,这一时期,农民为什么会这样兢兢业业、
不辞劳苦地耕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经营形式为什么会
在封建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2)据第二段材料,在垦殖和利用这些土地的过程中,既有
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请你谈谈开发
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
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答案】(1)原因: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
资料,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蓄和储
备,必须辛勤耕织,才能维持生计;农民具有勤劳的品格,把
男耕女织作为自己的本分。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小农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辛勤经营,另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为
了维护统治,保证财政收入,重视农业,扶植小农经济。
(2)利弊得失和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
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验教训: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