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华东师大版 /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 第五单元 / 高二下《新序》二则ppt课件2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刘 向作者介绍  刘向,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 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 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 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 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 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 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 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 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 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 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 《说苑》、《列女传》等书。  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 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 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根据战 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新序》  《新序》,笔记小说集。 为刘向以历史故事阐发其政治 思想的著作,采集舜、禹至汉 代以来的各种传说及文献记载 的嘉言懿行,分杂事、刺奢、 节士、义勇、善谋五类加以编 纂,文字大多引自经传诸子及 《史记》等,叙事生动,富有 形象性;其中若干传说,也可 视为意味深长的寓言,开创了 魏晋小说的先声。【延陵季子】即季札,又称公子扎。春秋 吴国人,吴王诸樊之弟,为辞让君位外出。 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 【西聘晋】奉命向西出使晋国。西,名词 作状语。吴在东,晋在西,故用“西”字。 聘 :诸侯与诸侯之间遣使通问。 延陵季子(延陵是其封地)受到晋国的邀请前 去拜访晋国的国君,(题目中的西聘),为什么到 徐国去拜访徐君了呢?当时地理上徐国是吴国到晋 国的必经之地,是水陆的交通要害,季子在当时很 有名气,因三让君位而出名、博学多闻,徐国的国 君也是很会治国的的,季子也是慕名而来。到徐国 一看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社会风气。两个人交 谈甚欢,把酒言欢,两个人相见恨晚,成了知己。 徐君看到宝剑就流露出想要的表情,季子心理就暗 暗许下了承诺。史书中说延陵季子是吴王的第四个 儿子,最小但是最贤德。兄弟皆爱之。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位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今 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名的 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就是 季子。 有一句广告词中说“总有一 种力量让你感动”,究竟是什 么力量让孔子如此感动呢?《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 的是哪一种传统美德? 讨论: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 颂的价值? “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晋》的主题。 季札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 剑的羡慕眼神,于是,季札在心中许下了 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文章围绕“心许 之”因而多次“脱剑致之”展开描述,主 要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季札的真挚诚信。 孔子曾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之于人, “一言为重”,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人品的 提升,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和为官者 取信于民的准则。徐人唱词中的“不忘故,脱 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赞颂了诚信的道德风范 之于千金,更为宝贵,更值得崇尚。 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 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李白在诗 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 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 服。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 《延陵季子将西 聘晋》以“剑”为线 索,以“许剑”—— “献剑”——“挂剑 ”为中心,并善用伏 笔,展现季札的崇高 品质。思考: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叙事一波三折显示了作者行文 的匠心。试作简要分析。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先写季札携宝剑拜访徐君, 季札知道徐君羡慕他的宝剑而心中产生赠剑的许诺。以 后一波三折:第一折,徐君死,季子要将宝剑送给其继 位的国君,遭从者劝止。第二折,季子对从者说明缘由 后,坚持送宝剑给嗣君,可嗣君不受。第三折,为实现 内心的承诺,将宝剑挂在徐君的墓上离去。 《宋人有得玉者》中,百金比之于搏黍,婴儿取好 玩的搏黍;和氏之璧比之于百金,鄙俗的人取实用的百 金;和氏之璧比之于至理之言,“贤者必取至言”。一 连三个比较,最后是为了突出说明贤者子罕的选择,是 最正确、最高尚的。【宋人有得玉者】此事在《左传·襄公 十五年》有记载,并说子罕不受玉, 又担心献玉者回家路上可能受盗贼之 追,就使玉将为之琢治,献玉者卖玉 而富,才返回故里。 《宋人有得玉者》弘扬的是哪一种传 统美德?  《宋人有得玉者》中,子罕所说的“ 我已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这两 个“宝”的内涵是否相同? “廉洁”是《宋人有得玉者》的主题。 子罕在他人献玉之宝物时,不以物质的 “玉”为宝,而以精神的“不贪为宝” 显示了子罕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 《宋人有得玉者》写了三种人的选择, 得出了“其知弥精,其取弥精”的结论。 这“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 层面的宝。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的超过 常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 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 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由此得出“其 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 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 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总而言之就是 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 三种人的三种选择 献玉者 子罕 玉 不贪 搏黍 百金 儿子 鄙人 和氏璧 至言贤人 物质利益,只顾眼前 实用 高尚 高洁 精神利益,君子风范 好玩 异 《宋人有得玉者》中,百金比之于搏黍,婴儿取好 玩的搏黍;和氏之璧比之于百金,鄙俗的人取实用的百 金;和氏之璧比之于至理之言,“贤者必取至言”。一 连三个比较,最后是为了突出说明贤者子罕的选择,是 最正确、最高尚的。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社会角色不同, 职业不同,性格不同,阅历不同等等, 都会导致其对心中的至宝有不同 的 选择。 你认为,你心中的“宝”是什么 ? 诚信无欺延陵季子 廉洁不贪司城子罕 思考: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最好能够形成对联。 《新序》二则 养浩然正气 筑精神高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