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鱼我所欲也
》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
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了解本文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
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掌握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地 震洪 水冰 雪海 啸 当地震、洪水、冰雪、海啸等
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如
何抉择?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意外的
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就象“汶
川”地震发生时,你是做“范跑跑”还
是做那些不畏生死、舍己救人的英雄?
也许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摆在你的面前。
生与死,利和义是自古以来人们议论的
人生课题。那么,前人是如何看待这个
问题的?请同学们看名人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裴多菲)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
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
《鱼我所欲也》
看一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如何看
待这个问题的。鱼
我
所
欲
也 ︽
孟
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孟子。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民同乐;事半功倍;
仁者无敌;
五十步笑百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缘木求鱼; 出尔反尔;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
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散文家。后人将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有“亚圣”之称。在孔子“仁”学基础上,
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
袭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主张性善论。
著有《孟子》一书,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论
语》一样,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现存七篇,261章。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
沛,并长于论辩,给人的感觉,就是智者的
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下面,我们就一
起学习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请注意:
课文范读
1 、 听准字音
2 、分清句读 《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如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
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朗读课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
1、朗读停顿与节奏: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正音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一箪 食,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wù
dān Sì
cù
xiàng
gēng3、通假字
(1)“辟”通“ ”,
(2)“辩”通“ ”,
(3)“得”通“ ”,
(4)“与”通“ ”,
(5)“乡”通“ ”,
避 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辨 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欤 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 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一词多义
(1)与
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下面我们疏通课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想要的
同时得到 舍弃 表并列
正义
重要 比
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厌恶的
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假使假如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什么手段不可用啊
那么凡是可用来避祸的手段
(有的人)用这种办法能够生存却不使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丢失 一箪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小竹筐饭,一小碗汤
吆喝 给 (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用脚踢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有的人)对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
(只是)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
过去宁愿失去生命也不肯接受,现在(只是)为了住宅
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
这 停止
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思 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舍生取义
----当“生”与“义”不可兼
得时2、怎样理解“舍生取义”的“义”?请同学们选
择:
①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②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③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④ 孟子:舍生取义
A.忠君报国的“忠义”。
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善恶之心”。
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
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D)
(A)
(C)
(B)讨 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
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
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
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
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你
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
心
灵
广
场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
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
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
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
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
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
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
会,造福未来。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