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BBB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
之志。
学习目标走近作者
舒 婷
舒婷,原名 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
的代表, 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著作有《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歌充
满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
对土地的热爱,既温馨和平又充满激情,被誉为“心
灵世界的歌”。
朦胧诗的特点:
内容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体现了诗人的主
体意识,艺术上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扑朔迷
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用象征和隐喻
代替直接体现,代表作家有舒婷和故城等人
。背景资料
本事诗发表于1979年7月,此时中国刚刚从十
年浩劫中走出来,进入改革开放的春天,结束了过
去的灾难,迎来了美好的今天,向着更加光明的未
来迈进,于是诗人把压抑很久的热情化作对祖国的
讴歌释放出来,这种感情是喷涌而出的感情,是不
可遏制的感情,是以生命作为誓言的感情。字词积累
熏 黑 隧 洞 纤 绳
迷 惘 富 饶 绯 红
驳 船 笑 涡
xūn suì
wǎng ráo
qiàn
fēi
bó wō【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淤滩】水退之后淤积下来的滩地。
【簇新】极新;全新。
【绯红】鲜红。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
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
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其中第一、第二节风
格沉郁、凝重、低缓,第三、第四节欣喜、明快激
昂。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该如何来划分结构?
【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的希望和新生。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
人对祖国的热爱及誓言意 象
细节感知
是诗中的艺术形象。是客观生活中的物象经过
审美再创造,渗透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形象,它是诗
人感情的载体。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第
一
节 意 象 象 征 情 感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贫
穷
落
后
悲 哀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
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
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
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第
二
节 意 象 象 征 情 感
“飞天”袖间千
百年未落到地面
的花朵
痛
苦
中
的
希
望
痛苦希望 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
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
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
地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第
三
节 意 象 象 征 情 感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新
生
希
望
激
动
欣
喜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
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
线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第
四
节意 象 象 征 情 感 主 题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飞天”袖间的花朵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贫穷落后
痛苦中的希望
新 生
悲哀
痛苦
希望
激动
欣喜
与祖国
密不可
分,血
肉相连
的爱国
热情和
历史责
任感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
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深思”过的诗人沸腾了,
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1.每节最后一句诗的作用。
思 考:
从破折号引出,“祖国啊”这一激情咏叹,这
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读音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
停顿。2.本诗的结构:
圆周式的结构“我是…——祖国啊!”增强了
痛苦和挚爱的深度。 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
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
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课堂小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