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
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入新课
从前面的课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的经济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呢?
从这幅《清明上河图》中,你能感受到宋代万千气
象的社会风貌吗?
张
择
端
《
清
明
上
河
图》
(
局
部
)学习目标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
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
其词风的特点,知道司马光和《资
治通鉴》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
代表人物与作品一一
新课探究
探究点:繁华的都市生活
1.背景(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城市,在商业、贸易、文
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2)著名都市: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2.表现
大相国寺:开封最为繁华的场所,每月举办多次庙
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业交易和表演
随着城市繁荣,市民阶
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
生活也丰富起来
勾栏:瓦子中圈出的专供
演出的圈子。勾栏内商业
表演琳琅满目,各种艺人
在这里卖艺谋生
瓦子:娱乐兼营商
业的场所,摊位很
多,十分热闹
背景 表现
(1)娱乐生活
①北宋开封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瓦子种类、数量多
②南宋临安
宋代说书、
木偶戏(2)宋元杂剧
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
唱、杂技、歌舞、
傀儡等技艺在内,
在大城市和地方郡
邑的集市、繁华市
区、勾栏瓦舍等场
所进行演出
元
杂
剧
演
员③发展
三
个
阶
段
形成时间:宋代
开始兴盛: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
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流行全国: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
在全国流行,演出遍布各地
(3)节日风俗
宋代已经有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一些
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宋朝时称春节为元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中秋节
端午节
元宵节一一二 探究点:宋词和元曲
(1)概况:唐代已经出现,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宋
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
)特
点
词的特点
内容变化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
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叫做词牌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
样,内容广泛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
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1.宋词人物 时代 贡献
苏
轼 北宋
(1)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
有机结合(2)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
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
清
照
两宋
之交
(1)词风委婉、细腻、清秀(2)反映当
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
弃
疾
南宋
(1)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
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
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2)进一步
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代表(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曲3.代表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1)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
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
民间疾苦,熟悉民
间语言,使得他的
杂剧内容具有强烈
的现实性和昂扬的
斗争精神。(2)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王实甫是
与关汉卿齐名的
杂剧家
(3)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在
明代以后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一一三 探究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
政治家
2.《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书名内涵: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4)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
称为“史学两司马”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都
市和文化
都市生活 文学艺术
娱乐:大相国寺和瓦子勾栏
杂剧:形成于宋代,
兴盛于元朝
传统节日:春节等
宋词:苏轼、李清照、
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与《窦娥冤
》
“元曲四大家”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随堂训练
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B2.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声声慢》 B.《资治通鉴》
C.《念奴娇》 D.《窦娥冤》
D3.连线题。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