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学案)
#TRS_AUTOADD_1212737945746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945746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945746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945746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945746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一、知识点拨
(一)整体知识感知与学法指导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社会生活是由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组成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而要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责任,就有必要了解我们享有的权利、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方略等内容,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守国家的秘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分别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履行自己责任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从单元看本课侧重说明的问题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认识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帮助同学们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学习目标
本课共设三框。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设两目。
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主要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第二目“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设两目。
第一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新教材新学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角度,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设两目。
第一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方面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引导我们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1)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3)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5)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有法必依 B.依宪治国 C.人民的监督 D.党的领导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5.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A.法律 B.宪法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6.在我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法律 B.党章 C.宪法 D.实事求是
7.修改宪法是的职权。()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中央
8.我国法律有“母法”与“子法”之分。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关系的是()
A.教育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 B.婚姻法与计划生育法
C.宪法与民法通则 D.专利法与知识产权保护法
9.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宪法 B.刑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国旗法
1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规定的。()
A.党章 B.宪法 C.共同纲领 D.民法
(二)是非判断题
1.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或任命。()
2.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3.依宪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6.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我们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8.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来看,宪法与普通法律没有什么区别。()
9.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我们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0.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义务。()
11.“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A.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A.修改宪法B.立法权C.重大事项决定权D.终审权
3.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根据普通法律制定的
B.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C.普通法律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
D.普通法律是宪法的立法依据
4.所谓法律效力,是指()
A.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B.法律的不可违背性
C.法律的至高无上性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和议案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这表明()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D.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具有随意性
6.公民的政治权利是()
A.特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B.特指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与议政的民主权利
C.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D.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7.小张发现校园周围有许多看相、算命的,还有几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于是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小张这是在行使自己的()
A.批评权B.建议权C.控告权D.选举权
8.国家安全包括()
A.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B.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C.社会秩序不被破坏D.公民的权利不容侵犯
9.我们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很多,例如()
A.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B.可以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C.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D.可以采用贴大字报、游行等方式进行监督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部宪法。()
A.三B.四C.五D.六
(二)是非判断题
1.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2.我国的民法通则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4.作为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关心国家大事,那是将来的事情。()
5.没有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公民个人的安全。()
6.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
7.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是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8.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10.我国的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组织和建立起来的。()
(三)案例分析题
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请结合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及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点的理解。
四、拓展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有权选举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任命中央政府重要组成成员的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中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以下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机关的有()
A.行政机关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处理公务、办理案件,要()
A.有法律上的依据B.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C.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宪法规定了()
A.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B.国家标志
C.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宪法
6.张某损坏了邻居李某的农具,应该赔偿。()
A.这由刑法来管B.这由行政法来管
C.这由诉讼法来管D.这由民法通则来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B.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武装力量除外
C.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各社会团体除外
D.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政党除外
8.我们行使监督权时()
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B.应当实事求是
C.要以事实为依据D.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9.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是()
A.刑法B.民法通则C.宪法D.行政诉讼法
10.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
A.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B.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
C.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D.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简答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2.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
五、课外探究
一家新建的造纸厂不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污水,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灌溉用水和居民饮用水。居民多次向造纸厂反映情况,但不奏效。请你帮助这些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面临的问题: 。
造成的损失: 。
长远危害: 。
没有得到解决的原因: 。
人们要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
反映问题的具体方式:
(1) ;
(2) ;
(3) 。
六、资料下载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这表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21世纪初叶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
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没有政务公开,没有公众对权利运行情况的了解,所谓公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有关人民群众参政的信息,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听。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致力于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常委会会议,向市民敞开大门;立法活动,让市民参与;执法检查,请市民点题……这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更传递了这样一种新理念,即对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弘扬,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以及对监督机制的关注。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人大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政治认同感。我国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集中体现“主权在民”这一原则的根本制度。公民有要求政务公开的权利。让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决策和运作有更多的了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基本标志。只有让公民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与政策,作出各种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过程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才能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基本条件,更好地保障他们所应当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身权利。同时,扩大政治参与还可以让公民受到民主法治的熏陶,避免人大代表对自己角色意识的漠视和遗忘。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忠实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天职”,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证明,把人大工作公之于众,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在人大工作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必将进一步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法定职权的透明度,给人大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的实效,提高人大的权威。
(作者:吴利平《人民日报》2002年1月9日第九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