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学案)
#TRS_AUTOADD_1212737381675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381675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381675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381675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12737381675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一、知识点拨
(一)整体感知与学法指导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和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更好地理解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开放意识、世界眼光,自觉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习本课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融入社会。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等方面理解本课所学内容,也应该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第三课内容的理解。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电视新闻和其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多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探讨。
2.从单元看本课侧重说明的问题
一是从当今世界形势和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说明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二是从世界人口现状和我国人口特点及带来的问题出发,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同学们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严峻形势,理解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正确性;四是从科技改变世界、教育成就人生的角度,引导同学们体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紧迫性;五是引导同学们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我们有意识地集中在一课进行讲解,意在便于同学们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从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与对策、当前与长远等维度进行把握,用全面、发展、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本课由四框组成。
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本框共设两目,即“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坚持对外开放”。
第一目,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脱离了世界大环境都不可能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第二目,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即对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开放;另一方面说明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有机统一的。
第二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本框设两目,即“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一目,首先引导同学们了解世界人口形势,认识到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接着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等特点,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二目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认识到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理解“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本框设三目。
第一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引导同学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所具有的深刻影响,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第二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第一目的基础上,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要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就要把教育搞上去,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保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目“科教兴国”突出地讲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
第四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标要求:(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B.物质生产已经不如精神生产重要
C.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以下属于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之一的是()
A.农村人口多 B.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3.我国自然资源一个总的特点是()
A.总量大、种类多、易开发利用
B.总量少、开发难度大
C.总量大、种类少,人均占有量少
D.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4.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是()
A.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B.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C.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D.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5.从总体上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
A.已经并驾齐驱
B.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C.在尖端技术方面我国已经领先于发达国家
D.占有明显的优势
6.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
A.保护环境 B.培养人才 C.发展科技 D.教育
7.以下关于可持续发展定义正确的是()
A.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一致性
B.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观
C.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D.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发展
8.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A.保持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B.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9.说到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
A.可持续发展问题B.发展问题
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社会前进的必然产物
10.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是()
A.物质生活B.精神生活
C.交往D.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是非判断题
1.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3.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
5.我国的对外开放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开放。()
6.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7.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8.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9.谋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10.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对外开放,有利于()
A.我们国家逐渐融入世界
B.学习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的长处
C.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实行对外开放()
A.符合当今时代特征
B.符合世界发展的大潮
C.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D.有利于促进改革和发展
3.在我们国家,要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关键在于()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把教育搞上去
D.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4.今天,全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有()
A.人口的剧增 B.资源的短缺
C.环境的恶化 D.生态的危机
5.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相比,分别减少37924平方千米和6416平方千米。这说明()
A.我国在治理荒漠化和沙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C.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
D.部分地区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6.从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来看,1960~1975年间教育经费的增长,法国为3倍,原联邦德国为6倍,日本为10倍,结果是教育经费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比。教育经费增长快的国家也是战后经济发展快的国家。这说明()
A.教育创新制约着科技创新
B.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财富
C.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D.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7.中国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B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告诉我们()
A.科技创新就是市场,就是财富
B.科技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C.要走出去就要有实力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8.恩格斯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A.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B.人们不能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一味索取
C.人类永远是大自然的奴隶
D.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9.中国生产的DVD每台批发价为40美元,其中专利费却占到了21.3美元;中国是计算机的生产大国,但同时也在为微软及英特尔赚钱。这就告诉我们()
A.科技落后就要受制于人
B.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
D.我们还面临科技落后的压力
10.在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
A.它符合中国国情 B.利国利民
C.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我国人口素质低
(二)简答题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案例分析题
据介绍,上海市每年生产月饼1000万盒,这些月饼包装要消耗约400~600棵树木。如果从全国来说,一个中秋节吃掉的树木至少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
请你对此进行评价,并就中学生如何节约资源提出建议。
四、拓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8年,世界平均水平是11年,美国13.4年,法国13.4年,韩国12.3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B.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少,国民素质偏低
C.我国高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D.我国教育水平还很落后
2.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解决好“三农”问题
C.建设“节约型社会”
D.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
A.一以贯之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把教育搞上去
D.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
A.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B.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C.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在各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D.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
5.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的竞争来说()
A.科学技术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B.经济实力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C.创新能力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D.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6.今天,我们人类面临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例如()
A.发展问题、科技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等
B.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
C.债务问题、恐怖主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矛盾问题等
D.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核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等
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
A.以发展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稳步、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C.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D.以人为本的全面、统一、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8.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形势,党和政府提出了()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战略
C.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9.以下关于科学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无关
B.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必将越来越突出
10.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是()
A.世界性问题 B.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C.人口老龄化问题 D.发展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可持续发展战略()
A.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B.要求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C.要把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
D.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在新世纪,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A.控制人口增长 B.保护自然资源
C.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D.保持经济增长
3.能不能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
A.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
B.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C.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方面,我们生产的汽车品牌90%是国外的,我们的机床生产技术70%是国外的,我们的药品生产90%的专利是国外的。这说明()
A.我国经济繁荣是虚假的
B.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
C.还面临发达国家科技上占优势的巨大压力
D.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民族的振兴
5.现在我国许多农民生儿育女的观念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计生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现在村民认识到计划生育与致富的必然联系。一位村民说:“少生孩子多种瓜,到老有钱就有家(指养老院)。”这表明()
A.只要是利民的政策,迟早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B.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C.计划生育利国利民
D.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好处
6.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
A.就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B.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C.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D.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
7.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由于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导致()
A.人口增长失控 B.过度消耗资源
C.生态环境破坏 D.社会治安混乱
8.下列问题中,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关系的有()
A.资源破坏 B.生态失衡
C.教育问题 D.就业问题
9.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人口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
A.人口素质 B.人口结构
C.人口分布 D.人口数量
10.对外开放()
A.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B.是对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C.就是要大胆吸收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D.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
1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必须()
A.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B.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辨析题
对外开放是建设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中国的发展要立足于对外开放。
(四)活动设计
据一项研究报告称,由于新生男婴的人数大大超过新生女婴,到2020年,中国将有2300多万男性找不到配偶。
由此将引发的问题是: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在现阶段,解决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你的建议是:
(1);
(2);
(3)。
五、课外探究
1.请就下列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A.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
B.人们对“为了保护环境,宁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这一观点的看法;
C.人们认为“最应优先解决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D.人们对“污染源制造者的处理办法”;
E.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
F.人们对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看法;
G.人们对自愿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的看法。
2.在保护环境问题上,你的意见是:。
3.如果你对周围的环境有意见,你的做法是:。
六、资料下载
(一)世界老龄化难题待破解
在20世纪,世界人口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
1930年,世界总人口为20亿,1960年增至30亿,1974年和1987年分别增至40亿和50亿,1999年达到60亿,目前已达65亿。尽管21世纪人口增速将趋缓,但预计在2050年将达到76亿~106亿。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资源能否满足几十亿人口增长的需要,而且人口增长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一些贫困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及地区,非洲人口将增至15亿,因而会加大脱贫的难度。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近五年来,南亚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增加了2岁,而西欧则增加了4岁。多数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日趋严重,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脆弱平衡也将被打破。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全球超过60岁的人口将从目前的10%升至21%,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将从目前的26岁上升至37岁。老龄化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专家预计,占世界人口61%的亚洲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加快。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口问题将十分突出,2050年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74岁,届时巴基斯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是现在的4.7倍,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人口问题专家各抒己见,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一是提高一些国家的生育率。以欧盟为例,各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仅为1.4个孩子,虽然爱尔兰、冰岛妇女的生育率近两个孩子,法国为1.9个孩子,均属欧洲国家生育率的高水平,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却只有1.3个孩子。按此趋势计算,到2050年,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人口增长减缓,寿命延长,生育率低,无疑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此,法国未雨绸缪,采取了通过家庭补贴鼓励生育的政策,预计法国人口将从现在的6000万增至2025年的6300万。
二是延缓老年人的退休年龄,让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超期服役,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以减轻社会的压力和负担。意大利、芬兰、西班牙、挪威和法国等国已取消了提前退休制度,奥地利、瑞士、比利时等国则延长了法定退休年龄,瑞典、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均已将预期寿命因素考虑在养老金之内,荷兰等国则鼓励退休后仍兼职工作。
三是实施人口迁移政策。老龄化社会必然导致劳动力的匮乏,因此有人主张欧洲应当像美国那样更多地接纳有条件的移民,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然而,解决世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并非易事,需要各国不断付出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走向节约型社会
二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专家统计,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其中,煤炭18.7亿吨,同比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2001~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2%。
能源消费剧增直接导致能源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8.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煤炭超速增长,近两年年增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2004年产量达19.56亿吨,同比增长17.3%;原油产量1.75亿吨,同比增长2.9%。
由此引发能源建设规模日趋庞大,电力投资热、煤炭投资热等热潮不断。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存在能源短缺。电力持续短缺,煤炭全面紧张,市场价格一路攀升;煤炭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煤炭供应;缺电造成燃料油和柴油发电增加;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一方面能源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巨大的矛盾迫使我们走节约能源的道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到尽头
实际上,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的方针,将节能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90年代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一方面,中国能源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每万元GDP取水量比1980年下降了84.7%;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值为1985年的12.4倍。
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表明,我国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如在严重缺水地区大上高耗水项目,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过分追求高标准、大面积,过度包装、讲究排场等。近两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资源的高消耗造成环境的高污染,工业污染日趋复杂,农业面临水源污染严重,环境突发事件增多,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四)节约能源资源潜力巨大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据介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满足各地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去年以来,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近7年来全国耕地已减少1亿亩,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以下。
专家指出,长远来看,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增加资源消费量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想象的。走节约能源的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
其实,中国节能的潜力是巨大的。
──专家测算,1996~2004年,中国政府推广的绿色照明工程累计节电450亿千瓦时,相当于9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削减大量电网峰荷,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
──200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试点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目前已经实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南4省全境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目标。其中吉林省车用乙醇汽油市场覆盖率已接近90%,2004年乙醇汽油销售接近80万吨;辽宁、黑龙江和河南3省也按省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2004年省内市场覆盖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有关专家预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每年就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减少8000万千瓦时空调高峰负荷,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
──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实施有效的管理,到2020年,我国可减少装机1亿千瓦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同时还可节约8000亿~10000亿元的投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