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中
国
画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教学目标
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
义和“之”的用法。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
寄寓的感情。
3、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 周敦颐,字茂叔,北周敦颐,字茂叔,北
宋人,宋明理学的开山宋人,宋明理学的开山
祖师祖师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
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蕃
淤
濯
亵
鲜
fán 多
yū
zhuó
洗涤
xiè 亲近
而不庄重
xiǎn 很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爱 莲 说
骈散结合 “之”“也”等舒缓
语气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
唐代
水上、地上各
种草木的花,值得
喜爱的很多。晋朝
的陶渊明惟独喜爱
菊。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
牡丹。
多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沾染
洗涤 美丽而
不庄重
亲近而不庄重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
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
妖媚;(它的茎)内
空外直,不牵牵连连,
不枝枝节节;香气远
播,越发清香;洁净
地挺立在水上,可以
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
近去玩弄啊。
我 取独
表转折
清水
生枝蔓 长枝节 远播
更加
挺立的样子 竖立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
尚的人
我认
为,菊是
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
宜乎众矣。
Yī叹词
Xiǎn少,难得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爱好,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当然人很多了。
宾前标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
一字多义:
可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
谓 予谓菊
何以谓之文也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归类整理、记忆
值得
可以
认为
(谥号)称作
竖立 植物,种植
少 新鲜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
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
亭
净
植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花的?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
亭
净
植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
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
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
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
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君子的高
尚品质
托物言志4、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
品质。
品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必须解决的三个递升
性问题
“托何物” “托物何” “言何志”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5、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
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衬
托
隐
逸
者
富
贵
者 君子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
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
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
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
“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
是怎样的呢?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菊之爱”有两重
含义:一是做一个
避世的隐士;二是
保持独立的人格。
秋季
开花
迎寒
斗霜
清高
避世品
原
夸
富
贵
职
本
重
王
侯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花色艳丽 雍容华贵爱菊
爱牡丹
爱莲
(鲜)
(众)
(独)
隐逸者
离世隐居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君子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
惜
厌
爱莲 君子 爱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菊 隐逸 惜
牡丹 富贵 厌
正
衬
反
衬
托
物
言
志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以花喻人小结: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
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
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
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7、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
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在现
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
简述理由。两种观点各有道理。第一种强调了人的主
观努力的巨大作用;第二种强调了环境对
人的影响。无论同意哪一种,都应言之有
据。8、《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
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
曲同工之妙。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
和写作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构上,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
引出主旨,转入正题。《陋室铭》开头两句设两个比喻,
引出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
写“水陆草木之花”,再特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两文开头以宾衬主,意境高
远,耐人寻味。
两文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
《陋室铭》从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等三个方面
刻画了陋室主人的胸襟、气度,由表及里。《爱莲说》从
七个角度描写莲的可爱之处,比喻君子的品格。
两文结尾同样含蓄隽永。《陋室铭》引证典故得出“何陋
之有”的结论。《爱莲说》结尾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
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不仅肯定了莲花的品质,也点明了
莲花的比喻义,表达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
高尚品质。在思想内容上,《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
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表现了
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陋
室铭》借陋室传达自己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
《爱莲说》借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 9、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
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
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
说》……
梅梅 兰兰 竹竹 菊菊10、自查阅资料,以“花•鸟•古典诗歌”为
题,写一篇读书笔记。1.赏花·读诗·情趣浓
正月梅花凌寒开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
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
有暗香来。”北宋诗人林逋《梅花》诗写得最为动
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
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月杏花满枝头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
杏花新”(唐·罗隐《杏花》);“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三月桃花映绿水 宋代汪藻诗云:“野田春水碧
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
开最有情。”四月蔷薇满篱台 陆畅有诗云:“锦窠花朵灯丛醉,翠叶眉
稠袅露垂。莫引美人来架下,恐惊红片落燕枝。”画意诗情,
令人陶醉。
五月榴花红似火 唐代韩愈《榴花》诗曰:“五月榴花照眼
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苏轼有诗曰:“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
六月荷花洒池塘 民间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节。
北宋诗人欧阳修有词云:“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
里生红浪。”被后人称作不可多得的佳句。
七月凤仙展奇葩 唐代吴仁壁有《凤仙花》一诗,诗云:“
香江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
上碧梧枝。”
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中秋桂花香”,桂花开放正值中秋
佳节。唐代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处飘”之佳句。九月菊花竞怒放 重九赏菊,乃人生之雅事。黄巢更有脍
炙人口的《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
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意双
关,耐人寻味。
十月芙蓉千般态 王维诗曰:“水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白居易诗云:“莫怕秋无伴
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冬月水仙凌波开 杨万里《水仙花》诗:“韵绝香仍绝,
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凌波仙子生尘
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腊月腊梅报春来 腊梅花开于冬末春初,花黄如蜡,清香
四溢。“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承恩不在貌,谁敢斗
香来?”(宋·陈与义诗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别具一格,耐人寻味。2.鸟儿与古典诗词
①凤凰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屈原《涉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集天下众美于一身,集人间美德于一
体;又是一种祥瑞之鸟,它们只有在盛世才出现,给人们带来幸福安定。
②杜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因杜鹃口角鲜红,人们附
会出“杜鹃啼血”之说,表示极度哀伤凄凉。
③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乡书何处
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
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在古典诗词中,雁是思乡怀亲的象征。④乌鸦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在古代中国的北方,传说日中有三足鸟,于是乌鸦被看作是神圣的太
阳鸟,成为太阳的象征。在大多语境中,人们通过乌鸦渲染出秋日的萧
瑟、肃杀的景象,凄凉的气氛。
⑤黄鹂(黄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留连戏
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鹂又叫黄莺,通体鲜黄,穿插黑的线条,眼红嘴尖,尤其善于鸣叫,
歌喉圆润,啼声宛转,多通过它来写春天之美。
⑥燕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旧时王
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写燕子,寄寓对春天的热爱。燕子是候鸟,有栖
息旧巢的特点,通过它,示今昔沧桑变化。 拓展 雨荷 张晓风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
挺然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不红,待
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
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立在池畔, 虽不欲
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
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
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莲花, 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
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 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
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
书中才有真理? 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
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
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水陆草木之花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下列译文错误的一句是( )
A.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B.有仙则名。
译文:有了仙人就著名。
C.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D.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 气。
D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又不孤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
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
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下列关于《陋室铭》《爱莲说》的判断不准
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
禹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
B.《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都是用
韵的,但它并没有发展成一种文体。
D.“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
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
的“杂文”。
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