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
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
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
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
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
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
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
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
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
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
作。鲁迅儿时经常玩的地方
阿长(?——1899),
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
可考。浙江绍兴东浦人,夫
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
后招进了一个女婿。
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
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
物。在长妈妈去世约三十年
后,作者写此文来纪念她,
可见作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解题:1. 阿长是什么人?解题:2.鲁迅还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
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
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
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
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
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
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
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
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
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
《山经》和《海经》两个部
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
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
逐日》、《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黄帝擒蚩尤》等神话
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
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
族的精神财富。 没有头而“以乳为
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刑 天
•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
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
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
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
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
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
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袋子似的帝江关于帝江
• 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如丹火,
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
帝江也。
——《山海经 西山经》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作者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单独的文章回忆
自己的母亲,但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
章。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
信,甚至连真名实行都不为人所知,是在
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什
么要写她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起来看课文。识记字词
骇 惶急 疮疤
掳 渴慕 霹雳
悚 诘问 惧惮
hài huáng chuāng
lǔ mù pī lì
sǒng jíe dàn
· ·
· · ·
· ·读一读,写一写
• 骇 掳
• 悚 惶急
• 疮疤 诘问
• 渴慕
• 疏懒
• 霹雳
• 孤孀
hàihài lǔlǔ惊吓,震惊惊吓,震惊 把人抢走把人抢走
sǒngsǒng 害怕害怕 惊慌急迫惊慌急迫
chuāng chuāng jiéjié 追问,责问追问,责问
非常思慕非常思慕
懒散而不惯受拘束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这里指作者收到了极大的震撼这里指作者收到了极大的震撼
shuāngshuāng 没有孩子的寡妇没有孩子的寡妇快速读课文,请你为阿长设计
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姓名:
性别:
身形:
职业:
文化程度:
年龄:请你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
历”来认识阿长:
姓名:阿长(什么姑娘)
性别:女
身形:黄胖而矮
职业:保姆
文化程度:低
年龄:中年 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章回忆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
的是什么。
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
• 1、她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1-2段)
• 2、喜欢切切察察
• 3、限制我的行动,爱打小报告
• 4、睡觉时睡相不佳;(3—5段)
• 5、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
• 6、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13-17段)
• 7、谋害我的隐鼠;(18段)
• 8、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文章结构层次
• 1.(1-2段)阿长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
• 2.(3-29段)
回忆阿长
的为人
处事
• 3. (30-31段)表达对阿长的思念
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时
睡相不佳(3—5段)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 (13-17段)
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
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
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不幸)
1-2段研读文本
1、“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找出体现了作者感情色彩的词句。
2、在作者对阿长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长
妈妈有什么特点?3-5段
1. 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
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2. 爱告状
3 .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饶舌多事,
朴实中略带
粗俗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懂得许多规矩:
•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 ……
6-12段
————迷信、真诚、迷信、真诚、
善良、渴望幸福善良、渴望幸福
平安平安
我不耐烦• 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 谋害我的隐鼠,且觉得这种“神力”没有什么好怕
的
13-18段
我对她发生过我对她发生过空前空前的的敬意敬意
————无知却也淳朴无知却也淳朴
敬意逐渐淡薄、消失(敬意逐渐淡薄、消失(憎恶憎恶))
当时国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只要一碰见脏的东西
就失灵了。 这种迷信不仅她有,当时的统治者也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
船坚炮利,认为英国人有邪术,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
去,成为贻笑一时的“马桶战术”。这种迷信不是阿长
发明的,而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那么作者对阿长的这
种敬意后来怎么样了? 19-29段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我对她发生新的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敬意
这种“敬意”持续了多久?
请大家先朗读一下课文的第1、2段和30、31段
文章开头和结尾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有
很大的变化。 开头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她的身世来历,她仅仅是一
个佣人,连自己的名字都被人遗忘,但文章的结尾却表
达了对她的怀念与尊敬。
• “我的保姆”再次点明了长妈妈的身份,“长妈妈
”是“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这样称呼她 ”,“阿长”
是祖母和“我”憎恶她的时候的称呼。这里不厌其烦地
将三个称呼罗列出来,一来是强调阿长与“我”非同一
般的关系,二为后文“我”抒发对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打下基础。
•
• 文末使用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阿长
永远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她良好的祝愿,祝愿她永远安息、
万古长存。 长妈妈只因为买了《山海经》就令作者
对她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让我们先看看有关《山海经》的叙述吧!请大
家看这些文字,注意其中画线的词语,说说其作用。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因为这是闲书,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
(22节)“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
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
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思考:为什么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的
书,阿长却主动过来问呢?
对作者非常关心、爱护 “哥儿, 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
紧去接过来,打开……”
“霹雳”、“震悚”写出了“我” 的震惊、
感动,“赶紧”写出了“我”的期待和渴望
• “三哼经”点明了阿长的身份地位,并引发了
“我”的思索——为“我”办这件事的,并非学
者,而是连书名都会念错的劳动妇女,这也是为
什么散文的题目要叫《阿长与》的原因
了。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
•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
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所以“我” 对她“发生新的
敬意了”.
• “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来
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
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分析这些事,可以看出长妈妈
是怎样的一个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
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
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
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
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
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是以
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不大佩服不大佩服
感情变化:(线索)
不耐烦不耐烦
空前敬意空前敬意
憎恶怨恨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新的敬意
祝祝 福福文中略写了哪些部分?可否删去?
明确: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
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
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
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
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的作用。知识链接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
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
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例如在《社戏》中写的 “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
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
不乐。“我”的不乐,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
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似
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
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
“我”的不乐,课文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
”“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
会使外祖母担心。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
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长妈
妈这一人物形象,其中属于“抑”的是哪几件
事?
• “切切察察”
• 不许走动
• “大”字睡相
• 教给 “规矩”
• 讲“长毛”故事• 这“抑”的一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
妈善良的品格。
• 例如吃福橘,虽然作者说是“元旦辟头的磨难”,
但正是在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
愿望。
• 长妈妈的一些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个时代的
人都有的,鲁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真
实而有时代特色。
思维拓展
作者写这些“抑”的内容,不惜用一些贬义色
彩词语,是要表现对长妈妈的不满吗,在这些内容
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那些感情? 再如她的管教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地是善良
的;对阿长身世的透露,其实是在表明她的粗俗是
情有可原的;她很不幸,出来做工,最大的奢望就
是“顺顺流流”多么淳朴;而对于长毛的讲述更是
作者对其愚昧的含笑的批评.•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
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
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
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
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
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
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
1、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
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 作
借 鉴
我们要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写法。
小小 结结中 心 思 想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
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
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
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作业:写作训练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曾有难
忘的人,他(她)曾对你说过的话,
为你做的事,给与你关爱、帮助、
教导,使你在日后时刻铭记,甚至
对你的人生道路都产生影响,请以
“难忘 ”为题,
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