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学内容:人教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具: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中,我借助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练习中,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发散练习和升华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前言:
同学们,谁能把我们这节课上课的地点介绍给大家。
学生答略。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教室的前后、左右,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交流一下。
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的座位和你在教室里的座位一样吗?
(不一样)
那么,你能不能给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你坐在什么位置?
生1:我坐在第一组第三个;
生2:我坐在第四排第二个;
生3:我坐在第五行第六个;
……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说一下你所坐的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坐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关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你前后的同学分别是谁?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交流:
生1: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是相连的;
生2: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组;
生3: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列。
我们再观察一下,你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交流:
生1: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行;
生2: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排。
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课间休息。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做腕花律动。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做上下、左右、前后的律动。
四、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1. 基本练习。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我们看,都有哪些动物呢?
请以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以小组活动,教师收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谁能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家的位置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家?
学生回答的过程略
2. 变式练习:课本第9页第7题。
3. 发散练习。课本第8页第5题。课件演示
4.升华练习:
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说反话,并做动作。师生互动,教师说,学生边说反话边做动作。
五、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位置》教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学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6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书上第9页的第7题);
3.发散练习(书上第8页的第5题);
4.升华练习(说反话);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