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 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l 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l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l 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l 培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l 明确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形成“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方法
二、教学分析
l 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l 难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动力
l 背景:学生具备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知识和思维,也具备了人文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人口的知识和思维,并且在成长过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具备了一些对城市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判断、举例说明、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题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上一章,我们学习并了解了《人口的变化》
l 明确了人口和人口变化的问题
提出问题:
l 人口在地表空间的集聚形式是什么?
l 聚落有哪两类主要形式?
l 人类在聚落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l 多年生产生活之后人类最重要的反思是什么?
l 人类反思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
点题: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城市!
回忆上一章的内容
紧跟老师思路:
l 聚落
l 城市与农村
l 生产生活
l 人地关系
l 可持续发展
形成与强化: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
翻开课本18页,准备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本环节预定目标:
n 明确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
第二环节:认识城市的逻辑思路和辩证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问题:什么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问题转换: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l =认识城市的过程
哲学说明:“认识事物”是有逻辑思路和辩证方法的!
比如:我们要认识一个人
l 整体:五大三粗、小巧玲珑
l 局部:头部、手、脚、……
l 整体:局部的分分布和组合(身材匀称或身材不平衡)
明确:“认识事物”是有逻辑思路和辩证方法之一
l 整体-局部-整体
课堂的第一思考
思考转换
关注身边的哲学!
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思路!
本环节预定目标:
l 形成“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方法
第三环节:认识城市的整体(大体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明确:城市的整体主要用“城市形态”来表示,
l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所占据的一定空间和城市所形成的外部轮廓形状
强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
不同的城市其城市形态会一样吗?
提出工作:读图2.1,了解几个不同城市的城市形态,并进行类型归纳
提出问题:不同地表上的城市其形态不同,使什么原因影响气城市形态的形成?
结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形因素和其影响的河流和交通线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形成!
实战:以广州市为例子说明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发展变化的,要分析一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就必须把城市放在其历史的主线上)
画简图说明分析
? 明确一个问题:每个城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特定的形态,并且形态是固定不变的?
明确城市“整体”与“城市形态”的对象对等转换
明确“城市形态”的概念
带着思考研读图2.1
l 团块状
l 条带放射状
l 组团状
分析并出思考结果!──地形
l 平原地区:团块状
l 河流谷地与交通干线:条带状
l 河流分割与规划:组团状
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
团块状──组团状──团块状──卫星城
探讨自己最为熟悉的广州市的城市形态
判断并明确!
本环节预定目标:
l 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l 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环节:认识城市的局部(具体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强调:认识从整体阶段进入局部阶段
说明:城市的局部,主要是指城市的各种功能区,是城市土地不同的利用方式而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
l 商业区
l 住宅区
l 工业区
l ……
提出工作:读图2.2分析判断地图所示的地区属于何种功能区?
实战:分析广州的各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明确一个问题:一个城市的哪些功能区是必不可少的?
任务转承说明:我们认识了城市的功能区和形成原因,现在:
思考:一个思考 + 一个问题
结论:城市的功能区是城市土地在不同方式利用的过程中在集聚效应下形成的!
提出几个要明确的问题……
l 明确“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方法
从感性印象到系统了解
学生读图分析判断
分析解读自身最为熟悉的城市的功能区和形成原因
? 广州的商业区
? 广州的行政区
? 广州的教育区──大学城
? 广州的高新技术区──科学城
? 广州的居住区──番禺
? 广州的工业区──南沙
明确:城市的基本功能区
思考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内在动力──集聚效应
净化认识!
本环节预定目标:
l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l 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城市功能以及它们的特点
l 培养学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第五环节:下集预告和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从整体到局部,下一节课我们将尽人认识城市的整体阶段——在整体的角度上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城市的地域结构
明确:整体──局部──整体
本环节预定目标:
n 强调“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方法
布置作业P21“活动”
附:板书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