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赤 壁 唐·杜牧 咏史诗 杜牧,唐代诗人,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 文赋,其《阿房宫赋》为 后世传诵。作品集为《樊 川文集》,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 称“杜樊川”。 作者简介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jǐ活动一: 自主阅读全词,理解全 词的大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代兵器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江底的沙中还没 有完全销蚀掉,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销蚀 拿,取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给 周瑜 方便 铜雀台 大乔、小乔 【翻译】当年赤壁之战,假如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 乔可能被关进铜雀台了。活动二: 在理解全词的大意的基 础上,完成下列题目。内容赏析: 1.说说诗的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作用。 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 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的意思。 答:当年赤壁之战,假如东风不给周 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可能被关进铜雀台了。内容赏析: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二乔”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 行了反面的假设,用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中蕴含着一个成语,涉及一个著名的 三国故事,请分别写出来。 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内容赏析: 5.文中的周郎指的是谁?涉及到的战争 是什么? 答:周郎指吴国的周瑜。/赤壁之战。 6.“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东风指什么? 现在常用来象征什么? 答:东风指赤壁之战中的东南风。 现在常用来象征机遇、机会等。7.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 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①不好。 ②以二乔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形象性, 感情表达更加含蓄。 “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比 较平淡,缺乏诗意美。 内容赏析:8.说说“二乔”一词的含义,这样写有 什么意义? 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前 两句叙事是为了引发下文的议论。 内容赏析: 9.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 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二乔”原指江东乔公两个女儿, 东吴美女大乔和小乔。文中象征国 家的命运,小中见大,别出心裁。10.学了本诗后,说说诗人是怎样评价 赤壁之战的? 内容赏析: 答:诗人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 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我们不能 以成败论英雄。本诗主题:     本诗借古讽今,借一件古物兴 起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抒发了 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表达 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之情以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 侥幸。赤 壁 ①抒发感 慨的原因 表 达 自 己 怀 才 不 遇 的 愤 懑 之 情 以 及 告 诫 统 治 者 不 要 寄 希 望 于 侥 幸。 全文脉络: ②对历史 反面假设 记叙 议论一.对杜牧《赤壁》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 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 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 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 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 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 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 “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 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 久,时间不长。 巩固练习: D二.对杜牧《赤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咏史诗借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 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 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 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 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巩固练习: B①《赤壁》中“运用典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 的慨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填空: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③《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 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两个美女 象征国家的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填空: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3.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猜一猜: 阅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指 代的人物,你的依据是什么?春 望 唐·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 陵野老,曾任工部校检员 外郎,人称杜工部。他是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 衰的年代,后人尊称杜甫 为“诗圣”,称他的诗为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 为“李杜”,诗歌风格为 沉郁顿挫。 【安史之乱:“安”指 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春望》写于安史之 乱时期,作者安顿好妻儿 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 中途被叛军捉住,押往长 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 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 见到长安陷落后的惨状, 昔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 在。他感时忧国,写了本 诗,表达热爱国家、眷恋 家人的美好情操。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 zān【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这里指长安 指长安城 草木茂盛 【翻译】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 尚存,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 城里草木茂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局、时事 【翻译】仿佛花儿也因感叹时事而 落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 心。(你还有别的解释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这里借指战事。 信 抵得上,值 【翻译】战火连绵,直到今春三月 仍未停,(与家人音信阻隔)一封 家信抵得上万金。【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抓 简直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翻译】满头白发此时也是越抓越 短,稀疏的白发简直无法插簪。内容分析: 1.1.首联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作者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作者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 什么作用?什么作用? 2.2.赏析颔联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心””这两句诗。这两句诗。 3.3.赏析颈联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金””这两句诗。这两句诗。 4.4.赏析尾联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簪””这两句诗。这两句诗。1.1.首联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作者 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望见的景象:望见的景象: 国都长安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国都长安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满眼都是杂草树木。旧,可是满眼都是杂草树木。 一个一个““破破””字,使人触目惊心。字,使人触目惊心。 一个一个““深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字,令人满目凄然。 作用:作用: 诗人寄情于物,为全诗渲染了一幅安史诗人寄情于物,为全诗渲染了一幅安史 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画面,读后让人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画面,读后让人 触景伤怀。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触景伤怀。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①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表现了作者忧 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悲伤和愁苦的 感情。 2.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这两句诗。 ②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花与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作者忧伤国事、思念亲人的愁苦之 情。 ③情景交融①“连三月”一词,可见战乱持续时间之 长;“抵万金”一词,可见战火连绵、 家书难得。 3.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这两句诗。 ②这两句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战 火连绵、音讯全无、家书难得的现状, 引起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③对偶答:“搔”是“抓”的意思,这里用了 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面对国破家亡 的惨状,内心无比愁苦,“更短”可 见愁的程度之深。 4.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两句诗。 学了本诗之后,你觉得诗人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诗人是一位满头白发、忧国思 亲、哀愁衰老的老者形象。 形象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拓展延伸: 唐·杜甫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 怎样复杂的心情? 2.两首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 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 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拓展延伸: 答:忧国忧民,思念亲人。课文名句默写: 1.杜甫的《春望》中表现诗人在战乱中 思念亲人,渴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表现作者因忧愁日益衰老 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在《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 而使诗人杜甫产生忧国和思亲之情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长安城被 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课文名句默写:《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课后作业: fū huán huǎnɡ 唐·杜甫 比较与《春 望》思想感 情与写作手 法上的异同课后作业: 【译文】①今夜鄜州的月亮,一定同样 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②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③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④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 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 照干我们的泪痕。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②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长城 的诗句有哪些吗?请举出例句。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yān xié 乐府曲名 zhònɡ活动一: 自主阅读全诗,理解全 诗的大意。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坍塌,毁坏 如金色鳞片 般闪闪发光 【翻译】敌军似乌云攻近,城墙仿佛将 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 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⑵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军中号角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形容战场血迹 【翻译】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 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 为紫色。⑶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赶赴 【翻译】寒风卷动着红旗,军队赶赴 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 沉,扬不起来。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国君 【翻译】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 持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 面放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手持,拿起 指宝剑活动二: 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 上,回答下列问题。答:① “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 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城内 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1.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 日金鳞开”这两句诗。 ③一个“压”字,突出了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汹汹,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 士处境艰难。答:这两句诗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把激 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 声、紫红的秋色,渲染了一种苍凉、悲 壮的气氛。 2.赏析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 脂凝夜紫”这两句诗。答:①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②易水。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 3.由颈联你想到了什么典故?依据哪一 个词语?你想到的相关诗句是什么?答: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上面放 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②黄金台。 4.由尾联你想到的典故是什么?依据哪 一个词语? 有没有其他典故?全诗小结: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全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 运用乐府旧题,用浓艳的色彩 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歌颂了守边将士视死如归、报 效国家的英雄气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雁门太守行》中含有“荆轲刺秦王 ” 的典故,写唐军夜袭敌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边塞 壮美的风光,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 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敌军 兵临城下,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含有“燕昭王 筑黄金台招纳贤才”的典故,表明将 士以死报效朝廷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课文原句填空: 对《雁门太守行》分析不恰当的是【 】 A.首联中“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境, “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颔联中“燕脂”“紫”形容边塞泥土 的颜色怪异,象征当时战况严峻。 C.颈联中“寒”指战鼓声音低沉,“不 起”指将士在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写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对自己的 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国家献身。 C对《雁门太守行》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 者 在诗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 有 色彩的描绘。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刻 画 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黑”“红”“金”“紫” “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 壮 的气氛。 A饮 酒 东晋·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___, 字____,自号________, 谥号_________,他曾做 过八十几天彭泽县的县令, 被人称为______,后来他 “_______________”, 弃官回乡,归隐田园,他 是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开创了我国_____诗派。 作品集《_________》。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东晋 田园 作者简介: 靖节先生 陶彭泽 陶渊明集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相关名句: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性格: 爱好: 喜爱的花卉: 理想追求: 代表作: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放荡不羁; 好读书、嗜酒、著文章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外桃源,隐居生活 陶渊明小档案: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 简陋的房屋 喧闹的声音 【翻译】(我)在人间构筑房舍,却没 有世俗往来的喧嚣。 对对方的敬称,您。指作者本人 如此,这样 自然 僻静 【翻译】你问我为何能这样?(因为) 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喧嚣扰攘的尘世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闲适淡泊的样子 【翻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 远闲适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 相伴,一起,共同 回,回家 【翻译】山间云气氤氲,傍晚景色优美, 更有飞鸟相伴而归。 山间的云气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辨 【翻译】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 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指山中景象, 也指隐居生活1.《饮酒》一诗所体现的时间是什 么?依据是什么? 时间:秋天的傍晚。 依据:菊花,日夕。 内容分析:2.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写?诗人 运  用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意象有:菊、南山、日夕、飞鸟。 菊,是隐逸之花,象征着诗人远离 官场、陶醉自然的归隐志趣。 南山、日夕、飞鸟等意象,也突出 归隐之趣。 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向往田园生活 的闲适恬淡的心境。 内容分析: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 境,而无车马喧”? 4.请用原文内容回答“问君何能尔”的 “尔”指代什么? 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内容分析:5.“心远地自偏”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答:这句话与“心静自然凉”有异曲同工之 妙,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能赋予人超凡 脱俗的本领,使人淡泊名利,不再浮躁。 内容分析: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致   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然间一抬   头,无意中见到了悠远的南山。 7.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 两句诗。 ①“悠然”一词形象地写出诗人远离世 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内容分析: ②“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 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 由和惬意,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 ③这两句诗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8.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 蕴含的哲理。 答: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 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 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正因为如此才能达到 “物我合一” 的“无我之境”。 内容分析: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 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这几句诗写出了作者闲适自然、 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生活状态。 内容分析: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 “此中”和“真意”分别指什么? ①“此中”:指“此地此时的情景”, 即: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②“真意”的本义指:从自然景物中 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真意”在文中指:不与世人同流 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内容分析:艺术特色: 整首诗融叙事、说理、写景、抒 情为一体。在叙事、说理中融情,在 写景中寓情。语言纯朴自然。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叙事 说理 写景 抒情全诗主题: 本诗借《饮酒》为题,通过记 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 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归隐田园后闲适的生活和对自 然风光的喜爱之情。①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 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 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 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 然融合。 C 拓展延伸:②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 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 淡、闲适的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映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 出了“真意”所在。 C③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 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然有 “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优美 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 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B用文中诗句填空: ①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了 作者恬淡、闲适心境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篇末总结全诗,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⑤诗中表现“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 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 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杜甫的《望岳》中有“荡胸生曾云,决 眦入归鸟”一句诗,《饮酒》中与之类 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饮酒》一诗中具体写南山景象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如 梦 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前期渔家傲 宋·李清照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 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   李清照早年与丈夫赵 明诚一同研究金石书画, 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变 后,她与丈夫避乱江南。 后来丈夫病死,她独自漂 泊,度过了孤寂凄凉的晚 年。本词是记梦之作,是 李清照词中的另类作品。 作者简介渔 家 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殷:yīn 嗟:jiē 谩:màn活动一: 自主阅读全词,理解全 词的大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何处。 如波涛翻滚的云 晨雾 银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①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②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我归何处。 【颈联】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和晨雾, 银河转动,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 【颈联】恍惚中仿佛来到天帝居住的地 方,天帝传话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要 去哪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 回答 叹息,慨叹 同“漫”,空、徒然 高飞 不要停息 如飞蓬般 轻快的船 神话中的 蓬莱、方 丈、瀛洲 三座海上 仙山。③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④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 【颈联】我回答天帝说:路途遥远啊, 又叹息天快黑了,学作诗,枉有妙句为 人称道。 【颈联】我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风 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 船,吹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 山去。活动二: 在理解全词大意的基础 上,完成下列题目。。1.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绘的景象。 答: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 和晨雾,银河转动, 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 内容赏析:内容赏析: 2.词的前两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 欲转千帆舞”描绘了哪些景物?“接 ” “连”二字有何妙处?答:天、云涛、晓雾、银河、千帆。 “接”“连”二字,将四垂的天幕、 汹涌的波涛和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 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 色图,描绘出一种瑰丽雄奇的境界。3.《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 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一个“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 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 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内容赏析: 一个“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 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 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 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4.这首词的结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愿望? 答:尾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乘 风高飞,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 福的愿望。 内容赏析:内容赏析: 5.运用典故是诗词常用的一种技法,本 词也不例外,你能找出来吗?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 语出屈原《离骚》:“路曼曼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九万里风鹏正举 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 这两句词的用意 是什么?全文主旨:   《渔家傲》这首词写梦中海天 朦胧(溟蒙mínɡ/ménɡ)的景象及 与天帝的问答,表现了词人对社会 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以及对理想境界 的向往和追求。渔 家 傲 梦中见闻 对 社 会 现 实 的 不 满 与 失 望 以 及 对 理 想 境 界 的 向 往 和 追 求 上 阕 全文脉络: 下 阕 理想抱负 海天相接 瑰丽雄奇 辛苦求索 怀才不遇巩固练习: 1.从词的风格上看,这是一首_____词, 从词的内容上看,该词写的是_____, 其实是________的折射。 梦境 现实生活 豪放 2.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 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接云 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巩固练习: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回 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 空有卓越的才华,却怀才不遇。 4.表达了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 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我报路 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 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 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这首词写了人神对话,实现了梦幻和生活、历史  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  磅礴,显示了词人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风格。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 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 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 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 下列对《渔家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李清照经典作品欣赏 乌 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 梦 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一 剪 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 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diàn 前期声 声 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后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